最近所有人都在谈chatGPT,微博和知乎每天都有好几个相关话题上热榜。
我是最早成为chatGPT用户的,过去几个月一直在持续使用,从产品和技术角度说,确实比之前见过产品有了很大提高。
但最近几天事情向着奇怪的方向发展了。
●首先是chatGPT变得无所不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点那意思,大学生拿来写论文骗老师也很有可能,但要说以后内容生产从业者,有一个算一个集体失业,就有点过分了。
●其次是chatGPT颠覆就在眼前,这产品确实不错,但要说明年拳打谷歌、脚踢微软,未免太小看技术难度了。
●然后就是chatGPT的培训课火热上线、相关商标快速被注册。
●还有就是….我大A股当仁不让地出现了chatGPT概念股,八竿子打不着的公司开始暴涨….
似曾相识啊。
看着看着我忽然回忆起来,把这些新闻、评论、广告里AIGC换成“元宇宙”,把chatGPT公司名字换成Roblox或者Facebook,似乎没什么不同。
___是新一轮的技术革命;
___将颠覆现有行业生态,每个生意都值得重新做一次;
___万亿级风口近在眼前;
除了吹,包括一些反思怪、指桑骂槐的评论也一样。
中国做了这么多年___,为什么___还是落后这么多;
海外私人企业才能做出___,美国那种鼓励创新的土壤才能出现___;
___亏损这么多年,商业化还没实现,这要在中国早就___了;
比较chatGPT和元宇宙两者的爆发历史,也都太像了。
元宇宙这个概念几十年前就有,21世纪初就有类似概念的游戏推出,2021年4月Roblox上市让圈内人和市场很兴奋,到了《失控玩家》上映算是把市场点燃了。
最终,扎克伯克大手一挥,公司从Facebook改名为Meta,彻底all in元宇宙。
chatGPT也是,OpenAI公司做的这个本身就不是秘密,虽然在人工智能领域算是个新兵,但也是2015年成立的,而且在chatGPT之前就已经有过GPT-3这个产品了。
chatgpt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就像元宇宙也不是凭空出现的,他们都是既有技术的整合与升级。
出现这种早就存在的产品突然报货,我想是技术进入瓶颈期的必然。
2021年我曾经写过元宇宙的内容,对于当下的信息产业来说,能够扩展的市场已经越来越有限,比如接近算例天花板、比如流量红利消失。
投资者看待公司的态度,逐渐从成长型行业,转变为成熟型行业。
大概有3种应对策略。
●老老实实按照成熟企业要求自己,降本增效。2022年全球科技企业裁员,投资者是举双手欢迎的。
●萝卜上雕花,用更精细化的运营和产品卷竞争对手。蛋糕做不大,就切别人蛋糕。
●找新增长点。
无论是元宇宙还是chatGPT,都是第三种。
问题是……不好找啊。
技术和产业的演进规律就是一开始大家都会摘靠近地面的果子,越到后面想要摘果子就得爬树,就得搬梯子。
元宇宙和chatGPT的概念和初级产品以前没有,不是因为聪明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想不到,而是做不了。
红果子摘完了,哪怕剩下的果子还很青涩,也得摘。
概念、技术要素、产品本来就存在,行业已经有圈子了,然后借助一款产品或者电影突然爆发。
投资人迅速进入,大企业迅速跟进。
资本市场和产业体现出了一种对果子的“过度饥渴”状态。
无论是降本增效,还是切对手蛋糕,都挣不到快钱,只有新故事才能支撑估值、抬升股价。
大家骨子里对过去30年信息产业挣快钱的时光,还是恋恋不舍。
但…………………..青涩的果实毕竟不能马上吃。
2022年元宇宙给很多狂热的人上了一课。
●寄希望元宇宙拯救公司于危难的老板,除了给培训老师交了学费、请了一些所谓元宇宙高手,没换来几个铜板的收入;
●把短期炒作当成长期投资的股民,账户各种亏损;
●Meta逆势投入重金造成业绩大幅度下滑,扎克伯格承认战略有问题。
不是说元宇宙和chatgpt不好,而是当很多人把长期趋势当成短期救命稻草的时候,价格、情绪都会被炒作到不可思议的高度。
那一波炒作者挣钱了,自媒体挣钱了,开课的挣钱了。
认真的人,基本都亏了。
形象点说。
我们就当基础技术是茄子、土豆、辣椒。
早期直接做成烧茄子,土豆丝,凉拌辣椒,大家吃得挺高兴。
不过时间长了,再好的菜也有吃腻的时候。
以前的做法是,看看能不能找(创造)一些别的食材,比如西红柿、黄瓜。但技术限制,目前找不到新食材了,只能在现有食材基础上做整合。
于是有创新者提出要做一道叫地三鲜的菜,以前有这个菜谱,但是烹调手法不过关,现在虽然还是达不到理想水平,也只能试一试。
本来呢,厨师圈子都知道变成菜还需要很长的练习和优化,甚至目前的菜谱是不是正确都不清楚。
但媒体、投资人、大企业,却异口同声地说:就是它,明天就能成功。。。。。。
chatGPT,大概率是要复制元宇宙的。
从长期来看,他们都是未来,但帮普通人、普通企业挣钱,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或者至少不会是下周、下个月?、明年。
当然,总会有人在市场群情激奋的几个月里挣钱。
短期挣钱的手法,chatGPT和元宇宙,?同样的手法、不同的镰刀而已。
自媒体赚好奇心的钱、游资借助情绪赚散户的钱、上市公司赚概念的钱、?培训师赚焦虑老板的钱。
?只要不真的去做,都能赚快钱。
朋友圈有个财经自媒体朋友,上一把元宇宙赚了不少广告费,线下培训拿了不少钱,长期以来他的头像都是?NFT。
最近头像改成了人工智能风格,签名是——“未来10年主旋律,最确定的风口,all in chatGPT”。
?。。。?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8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