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我在岛屿读书》,听老师们说他们那时候排队读书、抢着买书、在纸张珍贵时代和书的故事,突然就想起了小时候。
我小学有一段时间特别渴望阅读,但家里没有书,于是我翻箱倒柜,找有字的纸片看,连药品说明书也读的津津有味。二年级以前,我只拥有过一本妈妈买的童话故事书,还被一个老师借走,再也没还回来。他应该不是故意的,只是忘了书是谁的。
课本除外,我拥有的第二本书,是个可以涂颜色的小册子,每一页都有不同的车子,有没有涂完不记得了,只是涂色蜡笔买了好几盒。
忘记是几年级了,老师站在教室门口统计谁要订少年月刊,我看了价钱,没告诉家里人。书是可以借着看的,虽然没订,但也看完了。
不知道是谁拿了一本沈石溪的书,动物小说就在班里火了起来,大家借着别人的看过,自己也回家央求家长买本不一样的。那是我第一次去书店买书,挑了一本沈石溪的《狼国女王》,二十五块钱。从坐在公交车上就开始看,没多久就看完了。
最喜欢开学第一天,学校发了新的语文课本和练习册,上面都有故事。看完自己的还可以跑去对门家,借初中哥哥姐姐的语文课本看。怪不得我后来初中上语文课时总感觉课文好像读过,当时还以为是deja v。
在路边买过一本五块钱的言情小说,大小厚度和英语课本差不多。讲的是在一个院子里长大的几个小孩,女孩子会打篮球,很酷,她戴着棒球帽翘着二郎腿坐在高中教室外面走廊里的场景我记到了现在。这本真的很好看,看完会哭的稀里哗啦那种。我小学的好朋友,初中的舍友应该都看过我的这本书。我还去书摊买过一本类似的,涨到六块钱了,但都没有这本好看。
五年级的教室在二楼了,旁边挨着的是图书室,但从没见过门打开。新的数学老师很温柔,中长的波浪卷发,也是我们的音乐老师。她有图书室的钥匙,下午自习课时会打开门,让我们拿里面的书去教室看,放学了再还回去。
大概五六年级,在家里找到了一套新书,像发现了宝藏。一共三本,是村子里的一个去北京读书的作家写的。第一本写他小时候在村里的发生的事,虽然和发生那些事时遥遥隔着几十年,但我脑海里总能出现情境来。剩下两本是新闻之类的,那时小学学历的我就不大能看得下去了。秉着好东西要分享的原则,我的好朋友们也都看过这本书。后来这套书就不见了。
忘了从几年级就开始看电子书,网络小说。特别喜欢自己看的第一本穿越小说,小学初中高中看过好多遍,第二遍看的时候还弄过一个摘抄本。“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就是从小说里读来的。
初三每天晚自习下课,到宿舍安静下来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大家多是去餐厅买完面或者超市买些零食,挽着手和好朋友路过操场,回宿舍,签到,上楼,吃东西,接热水,洗漱。有人快些,有人慢些。安静下来,就该写作业了。
我的作业在教室基本就完成了,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刷题的意识。大多数时间我都是自己拿着kindle或者手机看课外书。《水浒传》《格列夫游记》还有很多中学生必读书目我都是在那时看完的。大家都忙着中考,悠闲的我像个异类。
印象很深是有一次语文考试名著导读题考《水浒传》,全年级应该只有我和隔壁班一个小孩写对了。遗憾的是我古诗词默写题一塌糊涂,于是就失去了被表扬的机会,班主任说起时,变成了“全年级十六个班就只有十一班一个同学写对了”,我在十二班。
中考完的暑假看完了《飘》,高中接触书的机会就多了起来。可以找同学借书,班里也有图书角,也会和好朋友一人买一本书然后交换看。虽然学校门口书店挺贵,但花一份钱读两本书怎么想都是赚了。
高中特别admire班里一个男生,他看好多书而且成绩很好,人缘也好,还会去省图借书。我刚读完汪曾祺的《葡萄月令》,得知他家里有葡萄园,我于是很憧憬他的生活。《白鹿原》、《京华烟云》《南渡北归》许多书我都是跟着他读的,我们曾经是好朋友。
高二升高三那年暑假,我有幸在学校过了一次生日。收到的礼物多一半都是书。一直到现在,我最喜欢的礼物还是书。
小时候我没有书读,后来,我有了一些书,我有了一个书柜,我有了太多书,我把他们放进书柜,我的书柜要放不下了。我是幸运的,我现在依然热爱阅读。但有很多人,那时候他们没有书读,后来他们不再读书了。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8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