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如何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整合,如何有效利用教材与课标,如何对课堂进行合理组织,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等等这些关乎课堂有效性的实际问题成了我们当下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为提质增效,优化教学实践,诠释教学理论,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西安市第四十六中学持续进行“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研究”校本教研活动。
语文组课例研究
2022年10月31日下午,西安市第四十六中学高中语文组全体教师齐聚于高二(5)班教室,对刘丽霞老师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展开教学观摩。11月17日上午在高三(3)班,老师们针对钟文刚老师的高三复习课《赏析意象与意境——分析内涵,品象悟境》进行了课例研究。



刘丽霞老师由“石头”切入课堂,重点分析石头出现前后林冲性格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水浒传》的主题。



钟文刚老师开展了高三语文复习课,《赏析意象与意境——分析内涵,品象悟境》,由高考真题入手,引导学生积累常见意象,设计了两个核心任务进行驱动,带领同学们深度思考诗歌的意境。
课后评议
教学观摩结束后,高中语文组教师立即开展课后评议,就教学设计、课堂氛围、教学目标设置和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研讨。








两位授课教师陈述了教学设计的思路和理念,并进行了教学反思,其他老师集中展开研讨。张丹琪老师肯定了课程内容的紧凑性和学生朗读的优秀表现。陆婷老师、李媛媛老师等就课程框架设计展开分析,引发了老师们的热烈讨论。教研组长赵永新老师分别从课堂构思、课程内容和目标设置角度进行了评析,结合新课标对高中语文组全体教师提出了要求。
语文学科教研员张晓玉老师也参与了评课,认为钟文刚老师的课堂,由不完美到生成,是民主和开放的课堂,思维的河流时而稍稍停滞,时而倾泻流淌,这是值得肯定的。

丁校长作总结发言,肯定了本次研究有“两好”,“上得好”和“议得好”。另外提出了四点希望。
一是希望语文学科成为我校的精品课,二是希望教师们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继续研读课标,三是希望老教师多走进青年教师的课堂,开诚布公地讨论,四是希望语文老师们能成为推动学生自主阅读的主力军,形成系统阅读、深度阅读的良好风气。
物理组课例研究
11月17日上午,物理组梁毅老师第一节课在高三(1)班,朱陈燕老师第二节课在高一(2)班展开教学观摩研讨。


课后评议
梁老师和朱老师情境导课,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引领学生进行物理建模,围绕课题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区进校王晓霞校长和物理教研员赵万老师走进教室,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观察课堂,深入了解核心素养的落实,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把脉。
针对课堂教学情况,两位授课教师进行反思 。


梁老师和朱老师情境导课,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引领学生进行物理建模,围绕课题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区进校王晓霞校长和物理教研员赵万老师走进教室,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观察课堂,深入了解核心素养的落实,有针对性地为教学把脉。
针对课堂教学情况,两位授课教师进行反思 。

教研员赵老师对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给予充分肯定。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如何落地精准施策的问题,从学科发展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两方面提出了独到、有效的建议,为新课标下的教师发展指明了方向。





英语组课例研究
11月17日宋方玄老师在八年级(1)班完成了课堂教学观摩课,英语组全体成员参加。
为了使课堂生动有趣,宋老师精心设计,寻找相关视频让学生们理解更加直观。对于新授的词汇反复练习、巩固,为后期听力做好了铺垫。让学生在英文环境中成长,英语知识能够得以润物无声的渗透。

课后评议
英语组组长郭嘉老师和其他教师一致认为宋老师在教学水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重点突出,任务量合理,环节紧凑。在课堂上能够关注全体学生,有针对地进行指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生化组课例研究
11月4日下午高中化学丁怡涛老师通过一节《物质的量》呈现了本轮课例研究的成果。

2022年11月18日下午第一节课,李世强老师在七年级(2)班开展了公开课活动。


课后评议
各位老师首先对丁怡涛老师的本堂课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同时也指出课堂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在各位老师不同角度的解读中,迸发出了多彩的智慧火花,大家的观察点不再仅仅局限于化学的内容,而是向更深层次的化学学科素养、真实的情境教学以及单元策略方面进行探讨。








课后教研组老师对李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指出了亮点和不足,其中李老师能对学生的及时有效评价,对课堂活动进行较好的设计与掌控,课堂气氛活跃,使得学生从游戏中(击鼓传花,知识竞赛等)获得知识,获得了组内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政史地组课例研究
政治学科以符涓涓老师为代表,在高二(1)班进行了必修四哲学与生活课程的公开课展示。本节课采用议题式教学,以一张诱人的火锅图片为导入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到现在的高铁助力实现火锅自由引出时代变迁和发展的主题,课堂探讨气氛热烈。



历史学科以于子清老师为代表在高二(5)班开展了公开课活动。本节课从贝多芬出发,通过分析贝多芬《英雄》和《欢乐颂》两首乐曲的产生背景及艺术价值,唤醒学生研究音乐艺术的方法,唤醒学生发现艺术的美。

地理学科以董瑜老师为代表,进行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关于水循环的公开课展示,课堂中的案例贴近生活,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关于城市内涝引发的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发言给出各种建议和方案,很好的实现了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


思维在讨论中碰撞出火花,课例研究校本教研活动,展现了学校教师教学思路的多元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探究具有西安市第四十六中学特色的课堂模式,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实效。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将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建设更加高质量的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