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声明:本人既不是唯物主义者,也不是唯心主义者。下面的阐述只是作为生命体的个人对于物质和意识的一点肤浅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能对条友们有一点点益处,本人将万分荣幸。本人认为意识和物质应该是宇宙的一体两面,意识是不受物理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独立存在,本质上是不会生灭的永恒存在。物质具有时空效应和波粒二象性,可以用物理能量来描述。意识是不可描述的,像佛陀所说的“空”,物质即是“有”。只有意识和物质相互结合才有了“我”和“他”,意识才变成了可描述了。所有物质的粒子是基本相同的,物理能量是接近的。可是基本相同的粒子却构成了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所有表现出来的不同是因为有了意识的存在,意识的不同体现出来的物理世界就不同。有了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之分,有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分别。纯意识是不可描述同时又是具有无限可能的,同物质相结合以后,就受物质的物理特性限制了。人有人的意识所限,动物有动物的意识所限,植物有植物的意识限制。所有的分别,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的多姿多彩,正是因为有意识而通过物质表现出来的不同形式。可借用佛家的一个字,“觉”,来形容。意识是没有高下优劣之分,不能认为动物的意识高于植物,植物的意识高于微生物,生命体的意识高于非生命体,反之也不成立。意识应该是平等的。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应该像手机信号和手机的关系,首先手机(电磁)信号是充满整个空间的,但手机的性能不同接受的信息是不同的,老人机和5G智能机不一样。像物质世界的粒子和各种磁场是遵循物理规律在物质的四种作用力作用下的相互影响的,意识也是有其特定的规律和属性的。 意识可分为“意”和“识”两种特性,意可以理解为真实的本我,是念头,是良知,是自己认识不到的自我,识是意识对于物质的作用而产生的虚拟的觉知。就像光本身是没有形状的 ,但当光照射到了物体,物体反射了光,然后物体就有了形状,但物体的形状并不是光本身的形状,虽然我们不知道光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但是我们却感受到了光的存在。世界就是这么奇妙。真正的“我”是什么样子的自己是看不到的,但可以看到镜子里我的影子,但那只是我的影子,不是真正的我。我可以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和各个部位器官,但也不是真正的我,器官可以移植或人工机器代替,甚至有换头术。我们有各种社会身份和角色的扮演,但那只是他人的认同,和自己主动和被动的行为。自己同他人有交往,他人回对自己有个评价,那只是他人眼中的我,并不是我的本身。但通过以上种种现象,确实可以证明是有一个“我”的存在,但真正的我是什么样的,确实不知道。但又有一点是确定的,当你的名声大,地位高,身体好,即你的外延边界越大,你的“我”的感觉就越大,所以就有了大我和小我的区别。这个感觉就是“识”。“意”通过“识”来同物质世界相互作用。当物质的世界纷繁复杂时,意识表现出来的欲望简单又直接。当物理学家推断物质的宇宙最终会坍塌,浓缩为一个接近于无的点时,那时候的意识是得到了最后的升华!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6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