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通信工程学院录取分数线,南京通信工程学院录取分数线2020?

石崖

  斯大林曾经说过:“没有通信,就没有指挥”。要达到迅速、准确、保密和不间断的要求,就必须具备有完好的设备和熟练的操作人员。我军的通信机务工作,是从无倒有,从小到大,在?战争中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

  抗战时期,所缴获的电台不多,自己装配那就更少,并且比较简陋。少数主力团才能配上电台,一般只配到旅。由于敌人严密封锁,补给困难,有的通过地方关系,到敌占区,高价购买必要的如电子管和电池,他是电台的心脏和血液。消耗量也大,解放战争后,这条路也断了。那时的电台台长,背包里装的不是钞票,而是漆包线,口袋里装的是插头,身上背的是电子管

   我参军前是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抗大毕业后分配到鲁西军区任机务员,过去从未接触过“军用机”,装机时听从老机务员的指点,照葫芦画瓢从头学起。

  首次奉命去一个支队,将他们电台(原山西造的发报机)改用手摇机供电,就需要更换管子,再没有资料又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因陋就简,反复更改线路、测试试验,终于成功。

   在新四旅时,为了配合“反扫荡”有个团要单独行动,准备一部电台。没有元件就自己动手制做:灯座用马粪纸和罐头盒的铁皮组合而成,发报机线圈用房东晒衣服用的铜线绕成,收信机的栅路电阻是先用火柴棒涂上铅笔粉,再用电池碳芯磨制的,功效可想而知了。因为接触不良,收报时杂音大于信号,连头都不敢动。有时一点信号也听不到,就用手拍打几下就可能好些,发出的信号不稳,有时一份电报要反复两三次。当时使用这部电台的同志就是靠着这种器材完成了通信联络任务,实在太难为他了。

  在冀南时,缴获到伪军一部小型通信机,其工艺水平很高,结构很精密,正赶上要排出小分队北上开展工作,这部电台经过简单地改装后就派上用场了。他的优点是功率小,不易被敌人发现。

  日本投降后,解放济宁时缴获了一批旧器材,大部分是半成品,还有电源设备,如电机、配电盘等,拆卸其有用的零部件以作修配用。

   解放战争打砀山,执行歼灭9个半旅的战斗任务,在菏泽地区首歼蒋军的快速纵队和台湾旅,继而又巧歼邱清泉的三十二团。一,七纵队合并后,打羊山、攻安阳,战略大转移,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了不影响行动,上级命令要轻装,马匹被取消了,个人的东西尽量要少带,很多同志将仅有的几件衣服也送给了老乡,我们科长连心爱的俄国毯子都不要了,但通信器材一点也不能少,那是电台的粮食和药品,再困难也不准丢。

  高山铺战斗,神速歼灭了蒋军主力整编第四十师。在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中连续作战,也缴获到一些通信器材,由于携带不便,只能拆卸有用的零部件,带不了的就地处理,实在可惜,但也出于无奈。

   有一次,电台队长提出有一台发报机主振放大有毛病,要拆了重装,这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有线路图;拆了停机时间长影响工作;把握不大怕装不起来。但是为了排除故障同电台队长沟通后就决定:出发前早下线,到驻地晚上机,到目的地必须在30分钟装妥,我们在规定时间里修复了机器。。这样做风险很大,但在战争环境中如果机器出问题不修好就要误大事。

  淮海战役一仗下来,缴获了蒋军各式各样的通信机,有美制的对讲机、BC-1000、B-84、V101和M-404,国民党军政部制造的5W、15W收报机,大多数是不完整的,需要下功夫加以修复和改装,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工作,先将V-101分解、改装,缩小其体积,便于携带,作为备用机,比较先进的M404留下考察学习,所有能用的分解掉带上,用时再组装,实在用不上,或带不了的,就上交军区。

  渡江前夕,军举行授旗典礼大会,军首长要向军直属队做渡江动员报告,军后勤部从上海买了一部扩大机,功率太小,后经过改装用手摇来供电,提高了它的功效,音响效果很好。有些单位送来了烧了管子的收音机,多数是细脚圆头的,手中无货,又无资料,只好采取将坏管子“破腹逐级寻根”的方法,用V101的管子代替。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对那些金属管子有了了解,就此将部分原来使用的71型管子的发报机改用6V6或6L6管子,提高了发射功率。

  成都战役后,回师遵义,军和各师与军分区合并,归贵州军区指挥。军部兼遵义军分区,剿匪时只有2个团(136、139团),以为土匪没有收信机,常用明语通话。有一次某团来电某日回遵义修机子,等了很长时间未见人,也有可能被土匪抓走了。由此可见通信一定要注意保密。

  1951年,我部奉命离黔北上待命入朝。因为来不急召开行动协调会,又缺乏具体组织联络措施,就各自开进,在行动中军直向北,各师向南,四十七师约1周时间电台联络极为不畅,影像了指挥。教训是极其深刻和沉痛的。

  我军从来重视人才培养。抗战时鲁西军区有个报务训练班,新四旅也有训练班。冀鲁豫军区,随营学校有个报训队。解放战争时,一纵常在战斗间隙组织大家学习收发报机的工作原理。军在入朝前,在辽宁凤城鸡冠山办了临时通信学校,学习新技术、新装备、并介绍以团进攻为内容的通信联络组织。时间不长,但对部队有极大帮助,为抗美援朝培养了各类通信干部,收到了军首长的高度好评。

总的来说,我军的通信机务工作在战争岁月里,行军作战频繁,又无后方补给,工作是十分艰巨,只能靠打仗获得补充,还有就是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修理、改装和自制通信装备,保证通信来拿罗德畅通无阻。更重要的是,同志们长期受党的教育,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并且发扬了我军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革命精神,是战胜一些困难的重要保证。

原文1998年7月 发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十六集团军通信兵回忆录

作者:石崖(1916-2008)生于香港,一九四零年北上参加抗日,进入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毕业后?历任?冀南军区新四旅机务员,冀鲁豫军区通信科机务员,晋冀鲁豫军区随营学校电信队教员,晋冀鲁豫军区七纵队通信科参谋,晋冀鲁豫军区一纵队电信队材料股股长,十六军通信营营长,十六军通信科副科长,十六军临时通信学校副校长兼教育长,张家口高级通校教研室主任,沈阳通信学院教研室主任,沈阳通信学院训练部科研处处长,沈阳通信学院训练部副部长,重庆通信技校副校长。四机部成都无线电?技术?学校?军管会主任,总参南京电缆大队负责人,?南京通信工程学院一系主任,南京通信工程学院研究部部长,南京通信工程学院训练部顾问(副军级??)。一九八三年离休。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鲁西南战役、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成都战役。全国解放后参加了贵州剿匪。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校军衔;一九六二年晋升中校军衔。荣立三等功。一九五七年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一九八八年荣获独立功勋荣誉勋章。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5246097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6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