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一定要学会构思。构思,其实就是先打好草稿,列好提纲。想好中心,定好主题。下笔的时候,慢慢再往里面填充细节。我们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

一本书引发的故事
放学了,我撑着一把透明的雨伞回家。
刚走到小区大门口,一位拉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匆匆走过,来到前面的书摊旁,嘟着肥厚的嘴唇,粗声粗气地跟守在书摊边的老大爷说:“给我一本《读者》。”老大爷削瘦的身影转身走进小书亭中,随后出来,干枯的手里拿着一本崭新的《读者》:“五块。”中年妇女抬起胖胖的手,翻着书页,挑剔地查找着有没有污渍、破损。检查完毕,她掏出一张五元的钞票递了过去。
【对中年妇女的外貌描写,与后文对中年妇女的语言描写,共同刻画出粗俗、蛮横的人物形象。】
中年妇女正准备把《读者》塞进挎包,不料手一滑,书像一只自由的鸟儿飞了出去。中年妇女一惊,踩着高跟鞋的脚下意识地往后一缩,躲开书溅起的泥点。她小心翼翼地用指尖夹起《读者》,飞快地甩到书摊上:“给我换一本。”
【中年妇女查找污渍、破损的细节描写,为后文的强行换书做铺垫。“缩”“夹”“甩”等动词,将一个爱“美”但行为不美的女人展现在读者面前。】
老大爷向她翻了个白眼,嫌弃地把书推给她。中年妇女立马在书摊一拍,肥胖的脸上暴出青筋,烫卷了的头发剧烈地摇摆着,直吼:“听到没有?给我换一本!”老大爷不甘示弱:“是你自己弄脏的,凭什么给你换?”我小声嘀咕着:“这女人,怎么这样蛮横无理?而且还是当着自己孩子的面。”
【特征的外貌进行描写,令读者如见其人:好一个“河东吼狮”!】
我不想看这激烈的争吵画面,打算离开。就在这时,朦胧的雨雾中出现了一个漂亮的女孩。乌黑的长发直垂腰间,明亮的大眼睛清澈纯净,一袭红裙在灰色的街道上格外醒目亮丽。女孩径直走到中年妇女跟前,从帆布包里拿出一本崭新的《读者》,柔声说:“这是我刚买的,给你。”女孩的声音空灵、轻盈,像是从云间滑过一样。说完,女孩便转身离去,消失在雨中。
【美丽的女孩多么养眼,美丽的行为多么养“心”!比喻新颖脱俗,富有诗意。】
那天,我眼中全是那位红裙女孩,怎么也挥之不去……
【结尾意味深长。】
【点评】
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中年妇女在买书时“挑剔地查找着有没有污渍”,在弄脏书后却蛮不讲理地硬要换书,她前后迥然不同的行为,将自己的低俗品质暴露无遗。还有中年妇女与红裙女孩神态、语言、行为的对比,一个“暴出青筋”“直吼”,强行要换书;一个“清澈纯净”“柔声”,无偿地送书。鲜明的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6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