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每每独到此诗,只觉这就是终极的孤独,时常在想到底是什么样的诗人,才能写出如此惊天地泣鬼神的孤独悲歌呢?
没错,正是最伟大的孤独者陈子昂,写下了这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吊古伤经的千古生命悲歌《登幽州台歌》,而这也是陈子昂一生最为提出的成就,如张若虚一般,仅凭一首诗就成功封神,成为了初唐最伟大的诗人。
翻开唐诗的历史,陈子昂无论如何都是不可能跳过的人物,毕竟他的诗歌以及诗歌理论太过耀眼。当然,耀眼的还有他那坎坷不平且悲怆无比的人生。

作为最伟大的孤独者,陈子昂的这一生当真是“孤独”至极。
《登幽州台歌》正是陈子昂怀才不遇的千年叹息,亦是千百年来,无数怀才不遇的失意文人的千年叹息,每每读来令人久久不能释怀。
初唐人才辈出 ,堪称神仙打架,而陈子昂则无疑是初唐最为狂妄的诗人。只不过,陈子昂狂,那可是相当有资本的。
作为一个500年才出一个的旷世奇才,陈子昂的诗歌风格深刻影响着他之后的所有唐代诗人。不管是李白、杜甫,但凡是唐代能够排得上号的诗人,那可都是陈子昂的铁杆粉丝,足以见得陈子昂在初唐试坛大哥大的地位。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今四川人),出身玉一个十分显赫的世代巨富之家。陈家虽然是商贾之家,但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所以陈子昂从小深受家庭氛围的熏陶,自幼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在当地小有名气。
不仅如此,陈子昂生性为人豪爽,平常最为讨厌那些溜须拍马之人,尤其喜欢仗义疏财,见不得穷人受苦,动不动就会拿出几万石粮食去赈济受灾的百姓,一身侠气在身,深得一方百姓爱戴,门下有不少门客。
除此之外,陈子昂平时还酷爱舞刀弄剑,曾梦想着仗剑走天涯,天天没事干就喜欢找人比试一番。有一次,陈子昂因下手太重,一不小心就刺伤了对方,还是陈子昂出钱解决了此事,对此陈子昂既懊悔又愧疚。
从此陈子昂浪子回头,幡然醒悟,开始谢绝门客,沉迷于读书写诗之中。
当然,陈子昂还是有着一颗强烈的入仕之心,渴望着建功立业,名垂千古。
只可惜,陈子昂生不逢时。毕竟武则天在位时期,极力打击门阀士族,一心提拔寒门士族,因此富家子弟想走科举之路,那简直是堪比登天,陈子昂也不例外。
不过,陈子昂就是不信这个邪,毕竟家中有粮,考个几年不成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4岁那年,陈子昂还是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如愿以偿考中了进士。

只不过,遗憾的是,陈子昂只得到了一个从九品下的小官职。不过,陈子昂意外得到了武则天的召见。 奇怪的是,陈子昂并没有被委以重任 。
虽然只是一个九品芝麻官,但陈子昂却是心满意足,毕竟自己年轻气盛,以后有的是机会。
话说回来,当初陈子昂之所以能够顺利考中进士,实际上主要是得益于他的一番高技术"炒作"。
原来,当时陈子昂来到京城后,虽然胸怀大志,但苦于报国无门,虽然他曾多次将自己的佳作推荐给了不少的达官显贵,但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伯乐赏识他,大多数时候都是无功而返。
于是,陈子昂便在京城豪掷百万,买了一把胡琴,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玩之后,竟然一怒之下摔了胡琴,慷慨激昂地说道:“我陈子昂满腹经纶,但我的诗作却从未得到认可,可悲可叹啊!”
如此一来,陈子昂当真是得到了京城不少达官显贵扪的高度关注,一时间获得了不少文人墨客的赏识,最终才得以高中进士!
只可惜,陈子昂向来口无遮拦,动不动就会对治国方针高谈阔论,惹得我武则天一度十分不悦,拾遗渐渐地就开始不待见陈子昂。
后来,郁郁不得志的陈子昂意识到自己得重新寻找出路,索性毅然投笔从戎,满怀着一腔建功立业热血,坚定地踏上了从军之路。

只可惜,命运并没有眷顾陈子昂。陈子昂此次从军,非但没有建功立业,反倒是蹉跎了时光。
这一时期,唐高宗李治因病驾崩。武则天则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而此时的陈子昂则担任“右拾遗”一职,相当于皇帝的助理。当时朝堂就唐高宗李治的葬地问题发生了强烈的争议,长安、洛阳成为了首选。
而陈子昂则大笔一挥写下了《谏灵驾入京书》,陈子昂在奏折中明确提出,洛阳距离长安距离遥远,如若扶唐高宗李治的灵柩回京,必定是需要一大批的人力物力,劳民伤财至极。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唐高宗李治就近安葬在洛阳,好让唐高宗李治入土为安!
武则天对于陈子昂的意见十分赞同,至此,陈子昂终于受到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的青睐。
等到武则天称帝之后,陈子昂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谏官,但依旧是血气方刚,十分敢于直言进谏。当武则天大肆残害唐朝宗室、重用酷吏的时候,其他大臣都是沉默不语,只有陈子昂多次冒死越级上奏。
在武则天意欲在四川开凿蜀山时,陈子昂也毅然站了出来,提出了反对意见。可武则天对此却置之不理,陈子昂就是死活不信邪,非要冒着生命危险上书进谏。
其实,武则天还算是大度,不然按照陈子昂敢言的性格,早就死了多少回了。
在看了陈子昂的奏折后,武则天非但没有责怪他,反倒是欣喜若狂,甚至还授予了陈子昂一个小官职。陈子昂虽没有大富大贵,但对他来说也算是有了一丝丝安慰。

实际上,陈子昂的性格当真是不怎么好,性格易怒,动不动就会不理人,所以在朝中多年都没有交到什么知心朋友,身边更没有什么朋友。正因如此,后世的许多知名文人,大都不怎么待见陈子昂。
当然,陈子昂人缘不好还有其他的原因。据《陈子昂传》、《新唐书》记载,陈子昂相貌平平,个子相当地矮,最重要的是心眼小,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动怒,因此在初唐试坛的人缘一直不怎好。
陈子昂虽然在朝廷多年,一直没有出头之日,但他一直都满怀抱负,期望着建功立业。
直到公元969年,36岁的陈子昂,终于迎来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大好机会。
当时陈子昂因为直言进谏得罪了当朝权贵,遭受了一年半的牢狱之灾。好在一年后武则天良心发现,又将其释放。为了感谢武则天的不杀之恩,陈子昂强烈要求上战场杀敌。
同年,契丹大举攻占了营州,武则天派侄子武攸宜率领大军征讨契丹。而陈子昂则空降武攸宜的幕府,担任参谋,随即跟随大军出征。
随军征讨契丹期间,陈子昂亲眼目睹了武攸宜那纸上谈兵的指挥能力。其实,武攸宜并没有什么能力,完全是仗着武则天的势力,目空一切、为非作歹。
两军对战之际,武攸宜一而再再而三地乱指挥,导致唐军主力部队全军覆没。看着一再战败的唐军,陈子昂苦口婆心地劝谏武攸宜,却遭到了武攸宜的无视。
至此,陈子昂一怒之下便主动站出来请求带领一万精兵击退契丹。可谁承想,陈子昂此举却彻底激怒了武攸宜,怒火中烧的他,竟然直接将陈子昂撸为了军曹。

面对如此窘境,陈子昂一时间不禁悲从中来。当他愤愤不平地站在蓟北楼时,远眺着大好河山,回想起自己这十多年来一事无成,只是蹉了的岁月,一时间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之感涌上心头,满清悲愤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登幽州台歌》。
遗憾的是,此时的陈子昂,已然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了,他无心再留恋这污秽的官场。从此以后,陈子昂对朝廷彻底失望了,最终以父亲年老多病辞官,隐居山林。
回乡隐居后的陈子昂,先是安心陪伴了父亲几年。等到父亲去世后,陈子昂便在父亲坟边搭建了一座小房子,为父亲守丧,孝心感天动地。
待守孝期满后,陈子昂毅然归隐山林,随意搭建了几茅草屋,整天以种树、采药度日,过着悠闲的生活,倒也是怡然自得。
只可惜,就算是这样安逸的归隐生活,陈子昂也没能多过几年。原来,当朝权臣武三思因为武攸宜的关系,对陈子昂恨之入骨,一直想要将其除之而后快,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直到公元701年,武三思和上官婉儿终于逮到了一个机会,竟然授意陈子昂所在的射洪县县令段简,示意他尽快除掉陈子昂。
这段简当真是尽心尽力,短短几天就给陈子昂网络了也一大堆莫须有的罪名。至此,陈子昂不幸再度入狱。
公元702年,42岁的陈子昂退休回乡后,竟然被一个小小的县令段简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入狱,最终冤死在了狱中。天下之人,皆为之伤叹!
在生命垂危之际,束手无策的陈子昂病急乱投医,只能一边给段简行贿,一边在狱中占卜,最终却得到了"天命不佑"的不吉结果。不久之后,陈子昂便冤死狱中,时年42岁。
一代“诗豪”陈子昂就这么死了,但并没有得到几个人关注,甚至就连墓志铭,都是陈子昂去世许久之后才勉强补上的。
陈子昂这一生是"孤独"的,任谁听闻他的遭遇,都会不禁哀婉叹息。

幸运的是,陈子昂虽生前遭小人迫害致死,但身后却是名传千古,是当之无愧的"唐诗之祖"。
谈起唐诗,陈子昂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绕不过的人物,甚至比初唐四杰还要厉害的多。
毕竟初唐四杰只是写出了大气磅礴的诗歌,而陈子昂却一改齐梁绮丽纤弱之诗风,大开盛唐阳刚之气,并提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诗歌理论,为后来的古文运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陈子昂的死于非命,正是大唐诗人们的血泪史,亦是文坛的千古悲哀。正如杜甫食不果腹,柳宗元一生贬谪,李商隐浪迹天涯,李贺郁郁不得志……
虽然陈子昂这一生郁郁不得志、饱受磨难,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那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5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