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初中到高中,历史一直是文科的榜首,尤其是现在新高考后历史作为二选一的科目可谓是越来越重要,让我们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个上面。“记完事件背时间、背完时间看影响”,相信以前的很多老师都是这样教我们去学习的。虽然这种方法最为实用,但是这样也会有一些弊端:那就是太费时间。你要知道高中的学习阶段不仅有历史,还有别的科目在嗷嗷待哺。
其实学历史可以不用这么辛苦,找对方法很重要。我们知道资料就是方法的载体。所以一本好资料对大家的学习是有多么的重要。但是对于到了高三冲刺的同学们来讲,时间就是金钱。如果还是像以前一样对着书本一顿记,记完了那就没有时间去复习其他科目了,可谓是得不偿失。
所以,今天老师开给大家准备了一份速记宝典,用框架的形式将知识点整合。古今中外所有重点事件一目了然,时间、影响等一站式全搞定!
那下面就给大家带来【高中历史知识框架结构清单】高中三年拿着这一份资料就够了!期末历史考试的时候简直不要太爽!建议看到的家长或同学们收藏+打印学习使用!
(文末有打印方式)


北大历史系的学长学姐都是如何学高中历史的?
其实无非是这三部:
1、培养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清人张潮于《幽梦影》云:“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没有兴趣注定是无趣压抑的,学历史的前提是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好奇,比如我们可以在休息时间抽空看一些历史纪录片,听一听《百家讲坛》,甚至可以从一些有趣的野史入手。
2、成体系记忆和理解
历史优等生的学x有两个阶段,头一个阶段是可以熟读课本、记牢每一个知识点;第二个阶段是可以跳出课本框架,按照时间顺序或者领域整合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可以由一个知识点发散到多个,形成体系去记忆。
3、总结记忆方法
历史学科的特点就是记忆量大,很多宝子还在靠死记硬背,也深切感受到这样有多痛苦,所以历史的记忆在于总结记忆的窍门。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记忆方法。
浓缩法
即化繁为简,去粗取精,紧扣关键字眼,把繁杂的内容进行压缩、整理的过程。比如:南昌起意义记住三个“一”:“一面旗帜,一个标志,一个节日”。
一定要自行整理!会熟能生巧的!因为内容整理的过程就是深加工的过程,有自己加工痕迹的知识记忆会更加深刻久远。高一高二初学时,课本是越背越厚,需要把老师课上补充的背景意义等都抄上去,也尽量按照课本原话背,掌握相关术语;
高三开始课本需要越背越薄,逼迫自己把大段文字浓缩为一句话,甚至是关键词,当你发现一本书也就总结为两三页纸时,就证明宏观框架已经在脑海构建起来了!
框架需横纵结合
都说要列框架,但有技巧。
初学时框架按照课本顺序,纵向梳理,如P3对政治制度的梳理;但在进入高三后,要按照时代顺序横向整合,如P456,把知识点打破重组才能构建历史思维。框架只列关键词,可以强迫自己归纳关键特征。
下面继续分享:






由于篇幅原因,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
完整电子版的打印方式:
第一步:评论“666”
第二步:点击左上角头像,进入主页并关注,点击私信发“03”即可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5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