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在书画长廊阅读课外书籍
近日,笔者走进重庆市云阳县清水民族小学,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鳞次栉比的校舍、一间间宽敞明亮的教室、一个个土家特色的廊道,耳畔响起的是一阵阵读书声和一片片欢笑声………
该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爱育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等多措并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确保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一个也不掉队”,帮助孩子从小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以爱育人,一个也不掉队
母亲体弱多病、爸爸又身体残疾,一家人只能勉强打点零工种点庄稼度日子人……该校学生阿林曾有过辍学念头,希望能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发现后,李艮仙老师多次入户走访做思想动员工作,学校与当地政府和有关爱心人士加大资助力度,为其解决后顾之忧,让阿林安心读书,鼓励他立志成才。
阿林在接受采访时说:“感谢老师的真情付出,我决心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一定要学会报答父母,感恩社会。”
阿玲家里条件不好,身体深度残疾,行走也困难。贾小艳老师在家访时发现阿强双手在比划着,似乎表达着什么,眼睛直愣愣地看着来客。“决不让孩子在求学路上掉队。”贾小艳老师暗暗下定决心。

△王姚老师在开展送教时悉心指导孩子学习看图说话
一声承诺,一种责任。就这样,冬去春来,在这送教上门的日子里,虽然很辛苦,但也比较快乐。“每每想到孩子那双渴盼的眼神,我就不断地告诫自己,坚持就是胜利,因为教育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贾小艳老师肺腑之言溢于言表。
坚持送教上门服务,该校要针对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教育方案,采取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还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工作资料档案,定期为孩子送去相关学习用具、文学书籍资料和生活用品等,切实做好教育帮扶工作,将党和国家的关怀送到每个孩子的心里。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校教师为孩子送教上门服务近400多人次,服务对象3人,累计行程1万余公里,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赞誉。

△江飞老师在心理辅导室与学生倾情交谈
以情感人,一个也不落伍
“爸爸妈妈虽然在外打工,但我并不孤单独,因为我们身边有像大哥哥、大姐姐般的好老师,还有活泼可爱的小伙伴。”在最近学校举行的“爱心助成长,留守不孤单”志愿服务活动中,陈默亦同学十分感慨,在这个大家庭里,她觉得非常温暖幸福。

△杨利老师在给孩子们上健康教育课
在心理辅导室,谭妮老师正与谭欣悦交心谈心。“现在处于非常时期,马上又要期末考试了,希望你摆正心态,坦然面对,学习要有计划,抓重点,多总结……”“谢谢老师,我决不辜负老师和父母的希望,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
让爱的阳光洒进每一个角落,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晴空。该校坚持以生为本原则,精心组织并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春苗助长、课后服务等活动,让学校和家庭切实担负起教育关爱的责任。还十分重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打造“心理辅导室”,设立“我向你诉说信箱”,让学生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针对疫情非常时期,该校对特殊心理问题孩子建立台账,教师分包,积极开展一对一心理沟通,帮助学生疏解心结、稳定情绪,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渡过难关。
此外,该校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结对帮扶、手拉手结对互助活动,积极整合社会爱心人士资源,与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对口帮扶驻村工作队、重庆大学西门子绿野仙踪支教小队深入开展爱心捐赠、暑期支教等活动,精心安排绘画课、手工课、户外活动和亲子游戏,关心关爱孩子共同成长进步。

△美丽如画的清水民族小学一角
以文化人,一个也不懈怠
清水民族小学位于云阳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东部,地处渝鄂交界的歧耀山上,与万州区、奉节县和湖北省利川市接壤,该乡土家族织锦 2006 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该校将织锦“非遗技艺”融入学校“第二课堂”中开展,在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
“土家锦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主要原材料是丝线、棉线和毛绒线,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挑织而成。”在织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土家族织锦需要经过纺纱、牵线、纺线、捡综、翻篙等10多个工序,手脚脑眼并用,不下足功夫是完不成的。
“‘非遗课’从开课以来,就受到孩子们的喜欢,余暇一些年轻女教师都要上机去‘过把瘾’。”该校相关负责人兴致勃勃地说,山区条件有限,不可能像城里孩子那样去学拉丁舞、器乐等课程,“利用民族区域优势,打造民族文化课程,努力培养民族文化的‘传承人’。”

△学校为孩子建立的织锦室
“孩子好像特别有天赋,学习劲头也很足了,玩手机、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一有空就与几个伙伴一起读读书,周末还前往学校去上机操练操练。”家长陈玉蓉饶有兴趣地说。
“我喜欢这个课程,不仅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织出漂亮的织锦,很有成就感。”五年级学生谭欣瑶端坐在织机上,手中的梭子在纱线中来回穿梭,吸引着参观者驻足围观。

△非遗课上孩子们在认真地学习土家织锦技术
近年来,清水土家族乡民族小学把土家织锦这一传统文化艺术纳入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同时,开设了根雕、美术等课程,排练了“非遗”课间操摆手舞,让孩子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民族文化,此举赢得了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和好评。2021年10月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第三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让党的阳光照遍每个角落,让爱的光芒温暖每个孩子。”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余晓松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做好担起教书育人光荣使命的同时,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努力培养五育并举人才,鼓励更多的“土家孩子”勇敢追梦。
通讯员/黄舟 姚琴
责任编辑/安宗军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4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