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乡村孩子心灵的那束光
——“乡村红烛”杨霞扎根基层教学故事
记者 谌孙存 通讯员 吴晔华 毛韦丹
2015年9月,第一次登上讲台时,面对教室里几十双清澈的眼睛,杨霞老师就在心里暗暗许下誓言:“追着光,成为光,散发光,就是人生从教的目标。”
弹指一挥间,七年过去,她已从一个稚嫩的学生娃成长为溆浦县龙潭镇中心小学的骨干教师、党务专干,各项工作得心应手,深得社会称赞,多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楷模”,被誉为扎根基层的“最美乡村教师”。
母爱如水:于细微处见真情
张在燕校长是一个有心人,经常抽空巡视校园。学校里稍微有点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开学以来,他发现一个怪现象:一下课,许多二年级的学生纷纷跑过操场,爬上五楼,进入六年级老师的办公室。他不声不响地尾随孩子进入办公室,发现学生正像一群小鸟一样围在一个教师身边。“老师,我们想你呢。”老师拍拍这个孩子的肩膀,摸摸那个孩子的头,双方亲切的交谈着。画面温馨而令人感动。
这名教师就是杨霞,本学期因工作需要,担任了六年级班主任,原来班级的学生却还舍不得她呢!张在燕恍然大悟,不由为师生们如此深厚的感情连连称赞。
2015年8月,杨霞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本科毕业,来到溆浦县龙潭镇中心小学,担任一年级班主任。
班上大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生活经验欠缺,班主任是一份“苦差事”,既要管孩子的学习,还要管安全、生活,任务重,压力大,往往费力不讨好,没几个人愿意干,也没几个人干得好。但她无怨无悔,认为“有挑战性,更有利于接近学生,有利于自己成长。”
杨霞感情细腻,心细如发,把每一件事做实做细做到极致就是她最大的亮点。
她深知环境造就人,班级环境漂亮了,桌椅整齐了,卫生干净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心情愉悦,各种不良习惯也自然会受到约束和限制。
因此,她在双休日来到学校,花了不少的心思,自掏腰包,在教室千疮百孔的墙壁上贴上宣传画、名言警句和班规;把地面、桌椅清洗干净;再精心布置出艺术角、体育角、图书角,植物角摆上各种鲜花野草,生活柜里装上日常用品。
经过一番精心“打扮”,教室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学校“最美教室”的样板。孩子们走进教室,顿时一片惊呼声,像来到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每天清晨,总有一抹匆匆的身影背着双肩包一路小跑赶往学校,站在门口,微笑着迎接自己的学生。7年来,两千多个日子,风雨无阻。
她登上讲台是老师,走下讲台既当爹又当妈:孩子们吃饭、喝水、拉屎、拉尿……需要照料;有的哭闹着找妈妈,需要安抚,一旦有肚痛脑热的还要往医院送。每一件都是小事,每一件都倾注心血。工作一天,她精疲力尽,全身软得像一滩泥。
一个孩子母亲患先天性精神病,是外婆一手带大的,一家人靠父亲打临工维持生计。杨霞看出了孩子内心的脆弱,除了谈话谈心进行心里辅导,还经常去家访,自费给孩子购买各种用品,利用休息时间为其辅导功课,帮助孩子克服学习、生活上的困难。
2020年,孩子的父亲不幸从高处摔落造成颈脊髓损伤,四肢瘫痪。本就贫困的一家,雪上加霜。她闻讯后第一时间安慰这个被晴天霹雳猛击的“可怜娃”,带去钱物,并发动亲朋好友捐款捐物,还向学校反映,为孩子申请到特困资助金。
“爸爸受伤了,今后这个家的希望就寄托在你身上了。”“你不笨不傻,要做个‘打不死’的小强。”“古代的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现代的史铁生、张海迪……”杨霞不断地勉励、鼓劲,生怕其自卑堕落。
如今,这个孩子已经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了,性格乐观开朗,成绩优良。
本学期接任毕业班工作后,杨霞深知这是一个挑战。她深入研究教材,细心分析学情,刻苦钻研方法。为了备好每一节课,她查阅相关资料,反复琢磨,经常忙到深夜,熬夜成了她的常态。
看到她做满标记的教材和为学生制定的“日日清”计划表,老师们不由得感叹:这是何等的用心!
杨霞非常重视小事的处理,是家长嘴里和心里“最负责任的老师”。晚上,她会经常跟家长们通电话,点点滴滴,聊聊孩子的情况。“家长与老师合力推进效果更好,孩子们进步也更快。”说到这里,她掏出手机分享着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相册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笑容也随着翻阅着的照片越来越甜。
人生如霞:绚烂了孩子那片天空
同事张何芳老师说:“她是孩子的老师,也是孩子们的母亲。做事认真负责,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与家长沟通不厌其烦。我很佩服她的敬业精神,家长们都非常信任她。”
杨霞另一个工作法宝就是善于做家长的工作。她有时得到相关的好经验,往往如获至宝,经常会连夜整理出来分享给家长,指导家长。“也许在别人眼里,我纯属自己给自己找事做。”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这源于她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
有个男生,特别好动,爱发脾气,爱哭鼻子,喜欢惹事,学习习惯差,还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有段时间,爸妈闹离婚,孩子直接不肯来上学。杨霞几次上门家访,耐心做父母的工作,耐心开导孩子。孩子变化很大,家长深受感动,说:“由于我们的原因导致孩子比较难管,让您费了不少心,从心底感谢您!”
另一位男同学,语文基础差,连父母都认为,孩子已经“没救了”。杨霞没有放弃,问了孩子三个问题:觉得自己比别人差在哪?为什么会这样?想不想进步?终于找到了症结,她觉得要让孩子主动学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此后,她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开小灶”,常常把他叫到办公室,或者放学后单独留下辅导。平时,尽可能给孩子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尽可能地把他自己能做的事交给他做。只要孩子有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一点一滴,春风化雨,让孩子内心认识到:我能行!
杨霞还多次登门同这个孩子的家长沟通,鼓励家长树立信心,共同携手助力孩子成长。其实,她自己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还没上学,一个在上幼儿园。爱人经常在外,家中的重担全落在她一个人肩上。
一次,她放学后去家访,天寒地冻,山路崎岖,一路上跌跌撞撞不知跌倒多少次,回到家时已经十点多了,推开门看到年迈的母亲和两个孩子还眼巴巴等着自己回家。桌上的饭菜早已凉了。她顿时泪如雨下,一把抱住孩子,心中百感交集:“妈妈对不起你们!你们以后不要等妈妈,要学会自立自强,好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测验中,这个孩子拿到了61分。杨霞激动地对他说:“你看,你做到了!你真厉害!”孩子的表现越来越好。家长很感激,竟直接发了个大红包。杨霞既震惊又感动,好说歹说,把钱退了回去。她知道,这是家长对自己工作的肯定,“有家长的认可就足够了。”
谦虚的杨霞始终心怀感激,总是说:“我是一名普通教师,只是做了一名教师该做的工作。感谢领导对我工作的支持,感谢同事给予我的帮助,也感谢家长们对我工作的信任,更感谢孩子们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她踏踏实实践行着自己的诺言,就像山乡里的一支小红烛,努力的追着光,让自己在教育一线上成为光,在三尺讲台上散发光。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4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