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100多年前的清朝,古人的小学课本已是精美异常。图画古朴生动,语言字字珠玑,章章蕴含着先哲的智慧,教育理念现今不能乞及的。

“君子整衣冠”,上图所绘的衣饰,不会教会孩子如何礼貌的穿着,更教育那时的学生当明礼知信,晓礼仪廉耻。由衣着,引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礼”的探讨,无形中渗透先哲的美德思想。
清朝小学语文课本
当时为四年制,这是其中的第二册,相当于现在一年级下至二年级初的教学阶段。
虽然只得一本,但其中展露的教育理念,依然让我们震惊。知识之外,有文人雅士对美好生活的前往,有基本生存常识的拓展,也有对君子之风,栋梁之材的期待……

开学第一课,由拜孔子开始。
万千孺子,皆为孔徒。开学第一课,大家习的是孔孟之道,传承的是儒家文化。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仪式,是让同学们学会尊重,对父母、兄长、老师,都应当如此。
这是以实践告诉大家,尊师重道的道理,再想想如今的师生关系,真是不免令人唏嘘。
第二课,讲清楚其他学习内容。

讲解学习内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学习大纲和目录,书中有哪些知识,教师要讲些什么,学生要学会什么,字短但文丰,内容充实。
认识周围的世界,教学生认识鲤鱼,同时理解尺与寸的长短区别。

认识各种动物,还配上动物图,文辞精美,印象深刻。

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兄弟朋友,教会为人交友的道理。

理解生存的常识,人生于世的衣食住行,缺一不可。

讲解西瓜,了解植物结出果实的甜美。

端正求学的态度,行端坐正,身体不正,久而久之会损害脊骨,老古人早已通晓的道理。
再想想我们现在的学生,上课写作业姿态百出,躬着的、趴着的,斜着的,长此以往,也难怪对身体有害了。

教孩子孝悌之道,事事告知一下父母,让父母不必过于忧心。

四季寒暑交替,生活多有不易。人生中有许多艰难的事,需要努力去克服。冬季干冷,妇女织蚕,可以御寒。

更要通晓大义,家国情怀。
山川河流、五湖四海,有国才有家。

亲君子,远小人。
“白沙在泥,与之俱黑。”告诫大家在交友时,要甄别好坏,不要同流合污。

司马光砸缸小故事,用智慧破解灾难,引发大家的深度思考。










语言之美,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华的风骨,涛涛千年依旧。
从课本上的一字一句,一幅小图,润物无声地引导着孩子往更好的方向成长。


最后一课,再次提醒:对于学生,学习仍是第一要务,莫要耽误青春!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4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