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水墨文山,您的点赞和关注是我源源不断创作之动力,在此谢过了。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摘抄自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青年司徒雷登
相信很多人曾经听过司徒雷登这个人名,源于毛泽东1949年8月8日在新华社发表的《别了,司徒雷登》。在那篇文章中,司徒雷登作为美国的驻华大使,无疑成为毛主席笔下扶蒋反共的攻击对象,然而司徒雷登却有不被大众所熟知的另一面!

他出生在中国,安葬在中国,在中国前前后后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他骑驴募捐办学,是燕京大学的首任校长;他曾拒绝与日合作,囚于囹圄五年之久。今天水墨文山带你深度了解多元身份的历史人物——司徒雷登。
一、生于中国
清同治八年,司徒雷登的父亲斯图尔特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进行传教,五年以后回乡结婚,婚后与妻子回到中国,定居在杭州西湖边的九里松,他们的故居至今依然矗立在西湖边。

来到中国第三年,他们的大儿子司徒雷登就出生在杭州的家中。作为家中的长子,司徒雷登从小就比较乖巧懂事,经常跟随父亲去教堂布道,耳濡目染,这为他以后从事牧师职业,起到了很重要的启蒙作用!

司徒雷登一直在杭州生活到11岁才回到美国本土接受西式教育,也可以说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既然是土生土长,那么乡音自然是少不了的。因为司徒雷登的乳母是杭州本地人,据说司徒雷登首先学会的语言也是带着浓重杭州乡音的中国话。
二、传教士
司徒雷登在中国杭州待到了11岁,然后回到美国,关于这段的历史记录比较少,他后来进入弗吉尼亚神学院读书,26岁成为一个经过认证的牧师,28岁新婚后不久,便带着妻子回到阔别已久的第二故乡—中国杭州。


后来司徒雷登的儿子也出生在杭州,妻子和父亲去世以后也是分别安葬在北京和杭州。所以说司徒雷登的根和魂也属于这里,虽然他的国籍是美国,长于斯地这么多年,或许无形之中,他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已经深深镌刻进内心。这或许也是后来他支持燕京大学的学生进行抗日游行示威活动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吧,不仅如此,他还身体力行,进行抗日宣传!
三、燕京大学校长
说起燕京大学,或许很多人对这所大学的历史并不熟悉。1919年春天,由北京汇文大学和协和大学合并组成燕京大学。从1919年筹办,到1952年停学,燕京大学一共办学33年,期间共有约10000名毕业学生。却为中国培育了一大批高水平的人才,很多是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4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1人,再加上其他卓有成绩者,超过100人,占了注册学生的1%以上,可以说是科学家的摇篮。二战时,中国驻世界各大城市的新闻特派员,9/10是燕京大学新闻系的毕业生。

机缘巧合之下,司徒雷登成为新组建的燕京大学的首任校长,名义是校长,燕京大学成立之初也就是巴掌大点的地方,学生还不足一百位,最为困难的是缺少教学设施和办学资金,这些也是大学办学最为重要的条件。

司徒雷登为了办好燕京大学,煞费苦心的到处筹措办学资金,曾经先后十余次往返美国本土进行办学资金的筹措,从美国本土就筹措到了150万美元之巨。除了到美国筹措资金以外,在国内他也经常奔走呼号仁人志士,为燕京大学捐款捐物,办好大学,为中国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司徒雷登骑驴拜访企业家,为燕京大学筹办学款的事情一时间被传为美谈。

可以说司徒雷登为中国近代教育也算是做了突出贡献的人,他将很多现代办学理念和大学的授学方式引入到了中国,起到了很好的启蒙和借鉴意义。
四、美国驻华大使
自1919年至1946年的26年间,司徒雷登一直担任燕京大学的校长,因拒绝与日合作,被日本羁押的四年多时间除外。后得到美国政要赏识,擢升为美国驻华大使。

1946年至1949年,两年多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时间里,司徒雷登一直执行着美帝国主义扶蒋反共的政策方针。后来由于解放战争的形式越来越偏向于共产党一方,美国当时想要调整对华策略,准备拉拢偏向于苏联一方的共产党。
这种战略意图自然需要通过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进行沟通和协调。于是乎,1949年4至5月间,司徒雷登通过多方关系与毛主席指派的代表人物—黄华进行了私人接触,并约定好了北行会晤毛主席的大概时间。

然后在会晤将要进行的最后时刻,美国政府却反水了,美国政局认为司徒雷登与毛主席会晤一事,可能会“提高”中共的威信,在国际上产生误解,以为美国将要承认新中国政权。
该举动同时也表明了美国当局的反共立场,司徒雷登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待在中国,已经做好准备的司徒雷登只能离开新中国,就在他返美途中,美国政府公布了《美中关系白皮书》。

白皮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如何扶持蒋介石,并特意强调蒋介石的失败,责任不在于美国,而在于蒋氏政府的腐败无能。毛泽东则从白皮书中看到的是美国政府推行反共政策,干涉中国内政的实况。因此,毛泽东先后从新华社发表了5篇抨击文章,其中就有著名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
司徒雷登在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期间,也曾不遗余力的推行和平政策,就像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德“我之参与若存一线希望,促使国民党人与共产党人组成联合政府及统一的军队以结束此场耗竭民力、自相残杀之内战,我即不惜代价,全力以赴”。“我辜负了中国人民对我的信任。我未能说服任何一方为达成协议而作出让步”。

但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不听他的,美国政府也偏袒国民政府,他作为大使,又不得不服从美国政府的决策——他的一切努力都失败了,内战全面爆发。
五、魂归故里
1949年回到美国本土以后的第三个月,他就因为患了中风而瘫痪在床,孤独的在病榻之上,苦苦的煎熬了13个春秋,到1962年9月19日,才撒手人寰。在此期间,只有他的私人秘书陪同和照料。


他曾经立了遗嘱,希望死后可以安葬在中国,也就是他的父亲和妻子安葬的地方。然而因为中美关系的种种原因未能如愿,一直到他逝世后的第46个年头,2008年才回到他魂牵梦绕的中国的怀抱,圆了司徒雷登的跨世纪梦想。
六、人物评价
司徒雷登是当时美国驻中国大使,而美国的对华政策当时在中国已遭到彻底失败。他既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执行者,也是这一政策的受害者。(新华网评)
“整个20世纪大概没有一个美国人像司徒雷登博士那样,曾长期而全面地卷入到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各个领域,并且产生过难以估量的影响。”(历史学家林孟熹评)
“现在司徒雷登出任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教育家,他生长在中国,受的美国教育。(闻一多先生)
亲爱的读者,您认为司徒雷登,到底爱美国,还是更爱中国呢?别走开,更多更好听的名人轶事将会接踵而至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3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