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节选原文和译文!中庸节选原文和译文喜怒哀乐?

中庸节选原文和译文!中庸节选原文和译文喜怒哀乐?

原文: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就是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小心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要知道,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因此,君子要特别谨慎一个人独居的时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句话说得有多好,我们一句话真的解释不清。对“道”的解释,各有不同,在儒家思想里,大致有两种解释,一是释为“道德、道义正义”的意思,一种释为大自然事物的发展运行规律。而这两种意义,并不是截然分明的,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也就是说,符合道德、道义、正义的,才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运行规律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道德、道义、正义,才是正确的,真正的道德、道义和正义。那么这个“道”为什么须臾离不开人呢?

一方面,如同《中庸·第十三章》中言:“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孔子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翻译成:道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从不排斥任何人。如果有人在实施道的过程中排斥道,那就不能够继续实施道了。

我们理解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必须深刻体会孔子作为一代大儒、一代圣人的情怀,他认为所有的人可以修道,可以得道,可以完成人的道德修养的蜕变。道的修养并不分什么高低贵贱,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人人皆可为尧舜”。

但孔子也清醒地告诉别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就是说,不管是行道之人,还是学道之人,都不能排斥道。行道之人,不能因为别人的资质、天赋的不足,学识、地位的低下,就排斥学道之人。而学道的人,不能半途而废,弃道于不顾。这两种做法,都等于放弃了“道”。

另一方面,“不可须臾离”,是因为不管是你治事、理政,还是交友、学习,抑或是治家、敬亲都不能放松自己的道德修养。尤其是,自己或独自处于室,无人在旁,后独自处于外,一人行事,都不能放松自己的道德修养。

而我们常人,往往是遇他人在旁,或处于人群中,或与多人共事,则谨言慎行,能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如若自己独处,无人监督,则就言语随意、行事放荡,此刻就把道德修养抛之脑后,还美其名曰为“个性解放”“个性张扬”。多数人遇到大事,能坚持原则,明辨是非,反而是在一些所谓的“小事”上忘记了道德的约束,累小错而积大错。

为什么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呢?为什么“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呢?

一方面,是指从最隐蔽、最细微的地方和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如“四知太守”杨震,当然是个清正、廉洁的官,这是人们对他的评价,这是“明”处。他举荐才华出众的王密,并无丝毫私心。王密携十两黄金深夜道谢,并言深夜无一人知,放心收下。大家看,这就是“隐”处,就是“微”处,这时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无人知呢?”这就是“四知太守”的来历。

你们想想,是不是此时此刻,杨震的清正廉洁的形象是不是更突出更高大了呢?而王密羞愧难当,起身谢罪,不是更衬托得杨震品行端正、廉洁奉公了吗?

另一方面,“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指人们往往忽略了“隐”处“微”处的道德修养,逐渐累积,铸成大错。这个“见(通现)”和“显”,是从一个一个的小错误、小行为累积起来的。好多贪官,往往是因为吃个小饭,名义上是朋友小聚,也没什么;几百块钱的红包,名义上是“给孩子的”,又不是给我;上千块钱的“超市卡”,名义上是“花不了”,我花也无所谓,反正别人也不知道;一幅名画,名义上是“假的,不值钱”,没几个钱,人家也是好心等等。

当这些名义上的各种“隐”“微”积累而成了“气候”,你对那些成沓的现金也就没有的抵抗力,而对别人处心积虑给你设好的“圈套”,也就心甘情愿地钻了进去。你并非不知道那是错的,但无数次的“隐”“微”,成了一种积习,已经消磨了你的意志,腐蚀了你的道德,踩踏了你的底线,你怎么可能抽身而出呢?即使身处悬崖,恐怕也不知勒马回头了吧?

所以说,儒家学说特别强调“君子慎其独”的意义就在于此吧!“慎独”更重要的意义,是规范人们的道德修养。修身不是装装样子,摆摆门面,修饰形象,包装人设,而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真正的君子,真正的有德之人,工作时,不图名利,尽心尽责;处人时,真诚坦率,以己推人;处事时,是非分明、公平周到。不管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不管是大庭广众之中,还是人迹罕至之地,都能严于律己,彬彬有礼,庄重肃穆,心思诚笃,心怀坦荡,安详平静。

明代学者有个学者徐溥,他找来两个瓶子,每起一善念或做一件好事,就在左边瓶子里放一颗黄豆,每起一恶念或做一件坏的事,就在右边瓶中放一粒黑豆。如此,他“每日三省吾身”,随着他积极内省,改正错误,黄豆越来愈多,黑豆越来越少。就这样,徐溥通过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品行,提高了自己道德,修成一代大学者。这就是就是“慎独”的妙处。

道德是心中的光明和庄严,是你自己心甘情愿地去修行的,“诚其意”是你的底线, 所以,要有信念,要有信仰,一个没有信念和信仰的人,也就没有了对美好的追求,也就没有了坚持的决心。还要有毅力和意志,没有毅力和意志,就会遇难而绕,半途而废。更要有“自省”“慎独”的能力,不放弃、不抛弃、不自满、不急躁,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状况。其实,“慎独”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真的很难,我们只能一点点地去做,一点点地去进步,坚持就会有成效。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5246097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3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