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的诗词!秋瑾的诗词最著名诗句?

秋瑾走过的地方太多了!从福建到台湾,从台湾到绍兴,从绍兴到湖南,都留下过她的足迹。她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吗?她的人生之途是平安顺利的吗?

“不栉进士”

1891年的初春,秋瑾随父亲到了湖南长沙。她的父亲在省府待命,有了空闲时间。常常指点她。在父亲的指点下,她学得很快,写的诗“清丽可喜”。

有一天,父亲从官府长官那里带回一本诗集,是《湘上题襟集》,秋瑾看完还给父亲时,父亲发现她写的诗《和集中杜公亭韵》。读着“……他年书勒燕然石,应有风云绕笔来!”不禁连声叫好。第二天父亲给郭调白大人看。郭大人更是称秋瑾为“不栉进士”。秋瑾的诗名从此传开了。

一次秋瑾从父亲那里看过了李艺垣先生的《慕莱堂集》,便和词一首。父亲看过后不由发出“吾女诗如此,才高复何忧”的感叹,又不由叹息,“可惜不是个男儿身!”

“有朋友来,不亦乐乎!”

一天,父亲送走了客人,兴冲冲地到后房说:“阿瑾,一会儿有客来访哩!”

秋瑾正疑惑,外边已有了说话声。她连忙出来,只见厅中立着位女孩儿,不过十五、六岁,眉清目秀,性格文静。见秋瑾进来,连忙施礼拜见。自称陈阕生,,要拜秋瑾为师,还吟出秋瑾前些日子所作的《咏梅》诗。秋瑾深受感动,坚持以姐妹相称。自此以后,两人常常会面。谈读论艺,品竹吹箫,颇具风雅。

春天来了。长沙人们是有春游习惯的,亲朋好友往往相约出游。陈阕生首先作东约秋瑾到贾傅祠游玩一天。第二天秋瑾作东,同游定五台。那是汉代定五为思母而建。台阁园林,古朴风雅,倒也是个好去处。玩了一天,晚上仍余兴未减,她写出了这样的诗句:

曲径珊珊芳草茸,相携同过小桥东。一湾流水无情甚,不送愁情送落红。

柳阴深处啭黄鹂,芳草萋萋绿满堤。笑描谁家楼阁好,珠帘斜卷海棠枝。

可惜的是,少女时代的欢聚太短暂了。因为父亲分发到常德,她要随行。这对姐妹不得不分离了。

北去的大船,解缆之后,顺水而下。秋瑾望着堤旁柳下越来越模糊的阕生的身影,不由吟出:“多情正若堤边柳,犹是依依远送人!”

飞来横祸

1895年,秋瑾的父亲调任湘乡,全家随行。这一年,她已经21岁了。

青春太短暂了,只有那么无忧无虑的三、五年。姑娘大了,要嫁人的。不待家人提起,秋瑾早就感到一片阴云袭上心头。嫁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人生难得知己,今世未来,谁能定呢?

“古来才女难为配”,不是这里不足,便是那里不合,婚事只有拖了下来。

不料出了一个很硬的媒人,那就是曾王爷,曾文正公的后裔。他的话斩钉截铁,于是婚事便定下了。

各种礼节过后,便择定吉日。终于一乘花轿把她抬到了另一个陌生的家。

她的丈夫王廷钧既不事生产,又不能治学,每日游手好闲。她陷入了苦闷之中,感到理想已破灭。她挥毫展纸,不假思索地写道:

咏絮辞何敏,清才扫俗氛。可怜谢道韫,不嫁鲍参军!

对照着自己跟前的一切,她感慨万分:

世俗惟趋利,人谁是赏音,若无子期耳,总负伯牙心!久绕闺中步,徘徊意若何?

敲棋徒自谱,得句索谁和?……

正在这时,又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她的好友陈阕生因不谐的婚姻而病亡了!

沉重的压抑,使她透不过气来。裹足、婚姻,无情地把女孩子的活力窒息了;把她们的生命扼杀了!

·大家庭真是桎梏·

王家是一个大家庭,上有公婆,下有侄辈,兄弟三房,合院而居。婢仆成群,上下杂沓。新进门的儿媳三少奶奶,过了三期,少不得要晨昏定省,早晚请安。虽然时时思念父母兄妹,但除了过年,过节,总是难得一聚。

秋瑾只好忍气吞声。挨下去吧,三年,五年……她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

秋瑾只有把全副身心都用到读书上去了。不管白天晚上,除了读书,便是作诗赋词。只有在诗境中,她才寻得了自由的天地,找到了自己的灵魂。

大家庭的桎梏,岂能锁住豪气满怀的女性!

她听着外边的新闻,还喜欢读外面的《时务报》、《湘学报》等报刊,她知道外边在轰轰烈烈地闹着,而叹自己“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一次,她看到了从外面传来的小册子《猛回头》,再也坐不住了,她的心早已飞向了大地,她要冲出这围墙走出去!

听说京师里又开捐了,王廷钧也坐不住了。他要用银子换官来做一做。

秋瑾虽然恨他,但要冲出这堵围墙,也只有跟他出去,别无办法。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5246097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3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