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节选翻译、解析及原文?大学节选翻译,解析及原文三纲八目!

【译文】

学习的目的,在于彰明内心的美好德行,在于使人自新,在于使人处在最美善的境界中。知道所处的道德境界才能够确定志向,确定志向后才能静下心来,静下心来才能让性情安定,性情安定后才能思虑周全,思虑周全才能有所得。世间万物都有本末,万事都有始终,知道了它们的先后顺序,就能够接近学习的目的了。

古代想要将美好德行推广到天下的人,一定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必须治理好自己的家族;想要整顿好自己的家族,就必须先提高自身的修养;想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就必须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就必须要意念真诚;想要意念真诚,就必须要有良知,想要有良知就必须去除物欲。

去除了物欲才能够换来良知,得到了良知才会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摆正心态,摆正心态后才能够提高修养,提高修养后才能够整顿家族,整顿好家族之后才能治理国家,治理国家之后才能够使天下太平。从天子到普通人,都是以修身为根本。根本乱而去治理末端,那是不可能的事。该用厚力的用薄力,该用薄力的用厚力,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这就是知道根本,这就是良知已经到来。

所谓意念真诚,就是不能自欺欺人。就好像厌恶恶臭的东西,就好像喜欢美色,这便是自求快意满足。所以君子在在独处时也一定要慎重!小人独处的时候总喜欢做不好的事情,无所不为,看到君子后便将自己的小人之心掩藏起来而展露出善良的一面。而在外人看来,就好比看穿了他的肝肺一样,这么做对他又有什么好处呢?这便是所谓的只有内在真诚了,外在才会表现得真诚,所以说君子独处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曾子说:“独处的时候也要当作有很多双眼睛在看着自己,有很多双手在指正自己,多么严厉可畏啊!” 财富能够装扮他的屋子,德行能够润泽他的身体,只有心胸宽阔了身体才能感到安逸,所以说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真诚。

提高自身修养的关键在于端正自己的心态:内心充满愤怒,无法端正心态;内心充满恐惧,不能端正心态;内心充满嗜好喜乐,不能端正心态;内心充满忧患,不能端正心态。心不在所做的事情上,看见了当作没看见,听见了当作没听见,吃东西都无法尝出其中的味道。这就说明要提高自身修养就要端正自己的心态。

整顿家族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的修养,是因为人们对于比较亲的人往往都有些偏袒,对于不喜欢的人往往会有一些偏见,对于自己敬畏的人难免偏敬,对于自己所可怜的人则难免偏怜,对于自己轻视的人难免偏轻。所以说知道喜欢之人的缺点,知道厌恶之人的优点的人,天下间是很少的!因此有谚语说:“人们不会知道自己儿子的短处,也不知道自己禾苗的繁茂!”这就说明自身修养没有提高就无法整顿家族。

要想治理国家就必须先整顿自己的家族,因为自己的家族没有整顿好,却能够教育他人的事情是不存在的。所以,君子不出家门就能够在国中成就教化:孝顺的人要这样服侍君主,做弟弟的要这样服侍兄长,慈祥的人要这样指使百姓。《尚书?康诰》说:“就好像保护刚出生的婴儿一样。”真心实意地追求满足民众要求,虽然不能完全一样,但也不会差太远。从来没有先学会如何养育子女再出嫁的事情。

君主的家庭仁爱,那么国家就会盛行仁爱;君主的家庭谦让,那么国家就会盛行谦让;君主贪婪暴戾,一个国家就会开始暴乱:事情的关键就是这样。这就是我们所说“一句话就能败坏一件事情,一个人就能安定整个国家”的意思。尧帝舜帝统率天下使用的是仁爱,所以百姓也会仁爱;桀帝、商纣王统率天下使用的是暴力,所以百姓便会跟着使用暴力。君主的命令和君主的爱好相左,百姓就不会听命于他。所以说君子只有自己做到,才能要求他人做到,自己不去沾染,才能禁止他人沾染。自己无法宽恕人,却让他人学着宽恕,这是从来没有的事情。

所以说,治理国家的关键就在于整顿自己的家族。《诗经》说:“桃花开得非常艳丽,叶子长得也十分繁茂。出嫁的女儿,就能够和自己的夫家和睦相处。” 和夫家和睦相处,才能够施教于国人。《诗经》说:“和兄弟和睦相处”和兄弟和睦相处,然后才能够施教于国人。《诗经》说:“仪容没有出错的地方,他才能平定四方。” 自己做父亲、做儿子、做兄弟都值得效法,只有这样民众才能效仿于他。这就是治理国家必须先整顿家族的道理。

大学节选翻译、解析及原文?大学节选翻译,解析及原文三纲八目!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5246097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3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