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节选原文和翻译?大学节选译文对照每句!

大学》第一章

《大学》节选原文和翻译?大学节选译文对照每句!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节选原文和翻译?大学节选译文对照每句!

上古时代是分封制,即封土建国。以西周为例,周天子把天下疆域土地划分给王室子弟,功臣或前朝帝王的后裔,所封之地为邦国,邦国之主称为国君。按照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的义务;③随从作战;④交纳贡赋;⑤朝觐述职的义务。

明明德于天下,是复其万物一体之仁,这是儒家外王事业扩展到极致,由“修己以安人”扩展到“修己以安百姓”,在圣人仁德的教化下,天下人心皆归于善道,天下处处平安无事,整个社会祥和安宁。

大人之学的根本,是自己合道循理的程度,“止于至善”是大人之学的最高境界。能达到最高境界并不代表一定可以建立绝世之功业,其中道理很简单,即“时势造英雄”。“势”可以努力去积累和争取,而“时”只能等待。恰好赶上这个“时”了,有可能成就很大的功业;没赶上,很可能一辈子无甚建树。比如韩信,刚好赶上一个乱世,被刘邦所用,成为一代兵圣。如果活在太平世道,不会做买卖,打工也不行,年轻力壮还要靠一个漂洗丝絮的老妇人混饭吃,很可能一辈子靠吃低保过日子了。

所以,大学之道首先追求的是一个纯度,也就是完全合于天理而无丝毫人欲夹杂的纯度;对建立事功的追求是放在次要位置的。《周易·乾》:“君子进德修业。”孔颖达疏:“德谓德行,业谓功业”。由此可见,我们的文化中,“进德”一直是放在“修业”前面的。

天下由大大小小的邦国构成,要想“明明德于天下”,就必须先把自己的邦国治理好,让自己的邦国足以做其他邦国的楷模,引领其他邦国争相效仿,天下大风气由此逐渐改变,天下百姓以此被教化;邦国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家庭宗族组成,要想治理好邦国,就必须先整齐自己的家,让自己的家成为表率,以此影响其他家庭宗族的家风,这样整个邦国的大风气必然就会越来越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做好自己的修身之事,让自己对外彰显出来的所有言行举止都足以做众人表率,以此影响家人的德行,人人相亲相爱,遇到事情把情理放在前面,这样家庭必然和睦亲密幸福美满;一个人对外彰显出来的行为是由心主宰的,心不正行为是不可能合乎义理的,要想自己彰显出来的行为都能合乎义理,心就必须在自己的正位上。

心能导正的前提是自己不欺骗自己,要想心始终保持在正位上,就要时刻克治私欲遮蔽,避免心在感知物的时候混入各种“意必固我”的脑补内容,导致心构建的意识世界和真实世界不能符合。譬如很多人上当受骗往往是自己骗自己在前,因为不愿意接受巨大沉没成本的现实,或者不愿意接受丢脸的现实,就心存侥幸,希望事情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发展,结果必然心智离线越陷越深。所以,自己不欺骗自己是导正己心的前提。意诚了,心才会正;意不诚,心是不可能正的。

自己不欺骗自己的前提是正确的“知”被“致”。“知”有“觉知”和“监察”两个面,监察功能是“知”的根本,即对感知到的一切进行度量,并给出判断结果,然后按照判断结果行下去,这就是“致知”。合乎天理且能行得下去的“知”才算是真知,行不下去无法落实的“知”,算不得真正的“致知”。

要想正确的“致知”,即让自己的“知”的监察尺度完全符合天理,就需要从“格物”功夫入手,格物功夫的落脚处只是“博文约礼”,也就是阳明心学中说的“事上磨”。从心性功夫的角度来说,“博文约礼”可以看做是:先博文约出事事物物后面的天理,然后在把天理彰显出来,即彰显在具体的世间之礼上。举个例子帮助理解,譬如自己通过学习前人的文章,看相关影视作品,听讲座看别人如何做事等等,这些听到的看到的都属于“博文”的范畴。“博文”的目的不是为了看热闹,而是为了吸取能滋养自己生命质量的营养,学习如何应对人情事变更妥当合宜,这就是“约出事事物物后面的天理”;知晓这些事理之后,就是把它应用在自己的具体工作生活中,把自己的事情做的合宜妥当,这就是“约之以礼”。

注:“人情事变”并非“人情世故”,“人情”是说人的七情变化,既包括自己的七情变化,也包括别人的七情变化。比如和别人谈事情,要先知道对方的情绪状态,高兴的状态该怎么说话,生气的状态该怎么说话,很哀伤的状态该怎么说话,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等等,这里面当然也包括自己的情绪变化,什么状态做什么事儿,今天高兴就去做些快乐的事情,比如郊游唱歌等等,今天情绪很坏还去郊游唱歌,一路下来,状态和去上坟差不多,肯定你自己都觉得别扭。“事变”是说事情的变化,就拿种庄稼来说,从春天一粒种子种下去开始,不同时段和外部环境下,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干旱的时候要浇水,洪涝的时候要排水,不能做反了,该浇水的时候排水,该排水的时候浇水,这个搞法庄稼是必死无疑的。“事变”指在事情时位变化之中,应对的方式方法是不同的,能做到妥当应对,就是合乎天理的体现。

《大学》节选原文和翻译?大学节选译文对照每句!

刘长志

儒学学者、阳明心学践行者


正本清源,吾辈本分!

微信公众号:刘长志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5246097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