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_好不好!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_好不好!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第十二届“青春榜样”

夏渔鱼

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_好不好!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热爱文学与影像的她

选择了一种诗意且浪漫的方式

追逐梦想

她就是文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夏渔鱼

01大学生活

在行循自然中找到自我

从最初的高考志愿,到三年来的大学生活,夏渔鱼在脚踏实地中追寻梦想,在行循自然中找到自我,在坚守本心中砥砺前行。

从中学起,夏渔鱼就开始了文学文本和影视文本的创作,同时准备着国外院校的申请和艺术类院校的考试。「既然如愿拿到了offer和导演专业合格证,为什么还要来首都师范大学学中文呢?」这是夏渔鱼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在旁人眼中,夏渔鱼具备成为媒体人的优秀素质,却最终选择汉语言文学作为本科专业,实在是南辕北辙。

不过,她坚信,「这样的决定不是舍近求远,而是为了日后的‘叶茂’,要在当下把自己的根埋得足够深。」中文与传媒的关系正如根与叶,成为理想的媒体人,离不开深沉的人文关怀、广博的人文知识和独特的人文素养。夏渔鱼之所以选择中文专业,就是要以文学滋养自己,用超越传媒本身的人文视野打造梦的阶梯。

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_好不好!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_好不好!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至始至终,夏渔鱼对人文和传媒的热爱从未削减,在学年论文中将文学积累、人文关怀和媒介视角融会贯通,讨论张爱玲作品的影视化改编。

「我把学年论文视作对自己本科所学的一次总结和检验,希望在文学专业和影视兴趣的交汇点上,提交一份漂亮的答卷。」夏渔鱼参与过国家级和校级的多个课题研究,丰富的学术经历和三年的文学积累,让她在文本解读上有了充分的信心。但是,选题横跨两种媒介,涉及的理论深入且庞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不过,她依然怀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韧劲和一腔热爱,踏实地积累文学材料,不断向影视专业的朋友和老师求教解惑。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愈发感到,那些百般复杂的难题非但没有消磨掉我对文学和影视的热爱,反倒一次次证明我爱的坚定——困难像汹涌的海浪,淘洗掉我的犹豫、怯懦、怀疑,留下坚持、收获与满足。」夏渔鱼还表示,撰写学年论文的过程像她本科经历的缩影,「我总是在困难面前叩问自己的初心,又总能借由困难坚定最初的选择。」

夏渔鱼在文学院的学习与收获证明了她当初的选择。「固然可以直奔目标,但我选择了更艰难也更诗意的另一条道路——让星辰归于大地,让大地撑起天空。」在她的努力下,她制作的短片入围国家级电影节。

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_好不好!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_好不好!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学习笔记

02学生组织

在实践梦想中认识世界

夏渔鱼希望用自己的作品记录下留给大家强烈生命印象的事物,希望通过传媒的力量为光明和正义发声。带着这样的信仰,她加入了首都师范大学青年广播电视台“活力调频”(后转型为首都师范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并在大三学年担任了“活力调频”的总台长。

建党百年的时候,夏渔鱼从三月份到七月份持续跟进各个团队排练的拍摄工作。下午下课后,她就从北一校区带着相机匆匆地赶到本部,再从学生活动中心三层把沉重的三脚架扛到楼下,奔走于各个分训练场,一直忙到天黑。那段时间,夏渔鱼每天如此,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很多时候连晚饭都没时间吃。每次完成任务的第二天,夏渔鱼的肩膀和手臂都会十分酸痛,但她却不以为然,「没关系的,就当健身啦。」

谈起这段经历,夏渔鱼还展示了腿上的一道道疤痕印记,笑着说道,「一次拍摄鸟巢文艺演出团队的素材时,要保证素材的质量和画面稳定,我端着相机在草坪里站了很久。当时的注意力全在取景框里,第二天才发现自己被蚊虫叮咬导致过敏了,而我又是疤痕体质,所以现在还没消下去。」夏渔鱼继续回忆那天,她强忍着口渴,不顾蚊虫叮咬的痛痒,从未放下手中的相机。因为她需要时刻把关注点放在别人那里,这样才能让素材直击到自己,从而捕捉到细节。虽然身心俱疲,但是夏渔鱼那发自内心的热爱与信仰,给了她坚持下去的持久动力和超越困难的勇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成功定格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瞬间。汇演团员二百人统一服装,统一动作,边高唱边举手臂,透过大家眼神中的坚定,不仅可以看到这二百人的所思所想,也可以看到夏渔鱼作为记录者的深情,更能看到伟大祖国千千万万人民的光明与向往。这些青春的风采和生命的真实深深地触动着夏渔鱼,「能够记录下这样美好的画面,值得!」

在媒体工作中,夏渔鱼觉得手中的笔和摄像机闪闪发光,自己不仅记录着一位位青年,也在讲述中国故事,更在记录伟大时代!

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_好不好!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_好不好!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03社会调研

在躬身探索中点亮他人

夏渔鱼积极参加社会调研,在科研拓展中积累素材,在躬身探索中点亮他人。

夏渔鱼高中时曾在山西支教助学,她看见了乡村教育在发展中的诸多困境,自此萌生了借以文字与镜头记录乡村教育的进程与发展的想法。大一学年,夏渔鱼依托校级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项目,对乡村教育下的家庭经济困难生开展调研。为此,她只身前往湖南省某村庄,采访了多位家庭困难的学生。

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_好不好!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_好不好!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该地区有很多留守儿童,心灵上无所依靠,其中有一位女孩让夏渔鱼印象深刻。女孩很小的时候,家里就发生了变故,经济上比较困难。所以,她比同龄人更敏感、更成熟,但不善于表达自我,像“小透明”一样坐在角落,被人忽略。

为了方便采访,夏渔鱼和女孩相约在学校门口的一家奶茶店,女孩的沉默与周遭喧闹的环境形成强烈对比。为了活跃气氛,夏渔鱼先向女孩讲述自己校园生活里的趣事,女孩一边笑着,一边也打开了自己的话匣子。当女孩提起中学阶段接触到的几位优秀教师时,眼里闪烁着光芒,嘴角也微微上扬,她说出了自己小心翼翼保护着的梦想——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夏渔鱼将身边师范专业朋友的学业规划和学习经验与女孩进行分享交流,这让女孩倍感温暖,对未来燃起了更多的希望。

夏渔鱼用细心和耐心,化解了女孩在社交中设立的屏障,让女孩越来越愿意敞开心扉,讲述自己成长的故事。在倾听与记录的同时,夏渔鱼敏锐地找出了女孩身上的很多闪光点,并且给予了女孩各个方面的关心与建议,二人也逐渐成为了相互理解、相互陪伴的朋友。

最后,女孩激动地说「这是我生命里为数不多的被看见的时刻,谢谢你让我勇敢地面对真实的自我,让我有了继续奋斗前进的动力!」

文字会让生活中的细节被放大,展现出巨大的能量。正是这次调研经历,激励着夏渔鱼为更多人、更多群体书写他们的人生,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

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_好不好!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_好不好!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_好不好!首都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优秀的她被评为学校第十二届青春榜样;获得过优秀一等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

回顾三年的大学生活,夏渔鱼一直与文字和镜头为伴。她立志做一名有理想有担当的记录者,用文字与镜头书写人情冷暖,让微光被发现,让温暖被传递。

编辑:武祎、王景昱

责任编辑:李嫱、赵璟卓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5246097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3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