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街道上,一名衣冠不整的流浪汉静静地看着过往的新人,炯炯有神,不知道心底在思考什么。

过路的行人都嫌弃他,避着他走过去。他看着别人快步过去,微微一笑,更让人感觉神秘。
偶然一位过路人注意到一举一动,停下来专门跟他聊了几句,这才发现这位流浪汉的身份不简单。
他曾经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天之骄子,高考分数高达800分,语言谈吐和思维逻辑都不凡。
在他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为什么会实现这么大的跨越呢?
前半生天之骄子
这位流浪大叔,虽然没有交代太多自己的事情,但是不少认识他的网友主动爆料他的故事。
流浪大叔名叫常学福,来自高考大省河南,家里排行老二。曾经是口耳相传的“别人家的孩子”,打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优异。
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靠天吃饭,兄弟几个只有常学福读书最好,他是从农村里飞出的“金凤凰”。

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常常跟他说:“小二,你一定要好好读书,找个铁饭碗工作。”
常学福点头答应,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他的成绩很好,中考顺利考上当地的重点高中汝南中学,学校专门为他减免学杂费。
他读书非常刻苦,青少年时期都比同龄孩子要消瘦得多。父母都看在眼里,但是他们也无可奈何,农村的孩子想要个好出路,只能靠自己努力奔跑。
1997年河南高考,常学福从万千学子中脱颖而出,成为汝南县的高考状元,考了800多分。满分900分,能够考到这么好的成绩,可见常学福平日下了不少苦工。

但是当时是先填报志愿再出成绩,常学福按照答案估分数,感觉自己的成绩不会太差。
可是清华北大的竞争压力巨大,每个省可能就只有几十个人,他不敢冒着这个风险去报。
常学福跟父母、老师多番商量之后,决定退而求其次报名中国人民大学,顺利被录取。虽然没有上清北,但是能考上中国人大,已经是极其不易的事情。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父母喜极而泣,激动地说:“小二,你给爸妈争气了啊!我们家终于有个大学生了!”
看着父母欣慰的笑容,常学福心里却很平静。
第一次从河南来到北京,常学福如同乡下人进城一样,认识了不少同学朋友,。
他最喜欢泡在图书馆看书,哲学专业让他对于人生和未来有了更深的体悟。

4年大学时光飞逝,2001年常学福从人大毕业。在众多的工作机会邀约中,他选择来到山东威海的一家公司工作。
人大毕业的光环,勤奋努力工作态度,让他收获不错的薪资,父母为他感到骄傲。
但是常学福却没有太大的成就感,自己的人生是别人期望那样,好好读书,好好工作,未来成家立业,生活无忧。
这样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但不是常学福喜欢的。他果断辞去工作,来到繁华都市上海,体验不一样的生活。
但是一线城市的工作更加忙碌,经常要加班,他常常望着窗外的月光,不知道自己努力工作,究竟是为了什么。

他觉得自己就如同行尸走肉一样,每天朝九晚六,过得毫无意义。工资涨幅不大,靠着自己没办法在上海买房,父母也帮不了他。
为了能挣更多的钱,他果断辞职,拿出所有的积蓄创业。父母都很支持他,知道儿子打小就有主见,他们不干涉孩子的选择。
常学福创业之路也很顺利,开始经历少许波折,后续公司起步之后,事业蓬勃发展,赚了不少钱。

公司越开越多,他的积蓄也越来越丰厚,靠着投资回报,早就已经实现了经济自由。
常学福靠着自己的努力,在上海购置了自己的房子和车子。俨然一副事业有成的精英样子,老家的人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
工作之余,他结识了妻子,两个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常学福可谓是事业和爱情双丰收,过上了别人羡慕的生活。

婚姻遇挫折
但是其中的压力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为了让妻子和女儿都维持优越的生活,他忙到都没有空回家,经常在公司打地铺。
孩子和家务都扔给了老婆,她常常抱怨说:“你忙到都快忘了自己还有个家庭吧!孩子也需要爸爸啊!”
常学福很想停下脚步,回归家庭,但是他身上肩负着无数员工的希望,他只能忽略妻子的意见,固执向前。
两个人结婚第4年,感情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消磨殆尽。常学福公司发展遇到瓶颈,他脸上总是愁容满面。

更让他心烦气躁的是,妻子总是跟他吵架闹矛盾。经常抓着一些小事不放,甚至已经是无理取闹的地步。
在两个人又一次激烈争吵之后,常学福准备摔门而出。
但是妻子已经不耐烦地说:“我们离婚吧!我不想再过这种生活。”
结婚4年来,常学福眼里只有公司,忽略了家中的妻儿。所有的生活压力和教育压力都堆给妻子,没有承担起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妻子已经对他失望透顶,只想离婚。常学福听到妻子冷淡的话,马上愣住了。
“我努力赚钱为的是你们啊,你就不能理解一下我吗?”
妻子一副冷漠的态度,让常学福彻底死心。知道两个人已经无可挽回,他决定放妻子自由。
两个人谈到夫妻财产和孩子赡养问题上,妻子只有一个要求:“我要女儿”。

这让常学福深感愧疚,感觉这么多年自己本末倒置,忘记了家庭,生意也没做好。自己一事无成,反而拖累的妻女。
常学福果断把公司和房子都卖掉,大部分的积蓄都留给妻子,希望能弥补这么多年来的失职。
上海打拼多年,常学福对这里依然没有归属感。天大地大,自己依然没有家。这么多年的打拼,在离婚的那一刻灰飞烟灭。
大家夸赞的成功典范,居然落得这种妻离子散的地步。常学福都不由得自嘲自己说:“你真失败啊,混到这种地步。”

看着往日人大的同学,基本都进企业当高管,事业稳定,家庭美满。他却已经失去了奋斗的动力,30多岁很难再爬起来。
常学福思想来想,想回到从小生长的河南老家汝南县。
父母从儿媳那边已经知道他们俩离婚的事情了,看着儿子一蹶不振的样子,既失望又心疼。嘴里说不出责怪的话,想让儿子自己平复。
他们想得很乐观:“我儿子是人大毕业的高材生,离婚了还能找到更好的,暂时先休息一阵子也好,好久都没有团聚了。”
但是夫妻俩没有想到,儿子在老家呆了很长一段时间。

后半生只做自己
常学福在老家休息了一段时间,无所事事,经常会跑到街上闲逛。看着人来人往,家长里短,似乎找到了生活的真谛。
每个匆匆走过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要走完。或许是准备到医院看望父亲的孝子,或许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或许是全职在家带孩子的宝妈。
每个人生活都有难处,但是他们都在乐观面对。常学福跟他们聊天之后,对自己遇到的苦难挫折也释怀了,人生总不可能会一帆风顺。
常学福心里萌生一个疑问:“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呢?”

前半生的他,更多是为了满足父母和老师、朋友的期许,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虽然收入可观,但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喜欢那样的生活。
他不知道自己要过怎么样的生活,未来也是一片迷茫。
常学福的父母看着儿子每天都在街上闲逛,找人聊天,终于忍不住说了句:“儿子,你要不找点事情干吧?”
他看到父母关切的眼神,也想找点事情做,打发无聊时间,更好地思考未来的打算。
常学福选择在楼下开了个水果摊,顾客都是住在附近的熟人,彼此买东西都会打声招呼,气氛很融洽。
本来大家都以为他是想学习一下水果摊的经营,继续开公司创业。但是常学福每天都守在水果摊,连手机都不看。

父母察觉到不对劲,旁敲侧击地问道:“儿子,难道你真的不出去工作了吗?在家守着个水果摊吗?”
常学福点点头,他是真的很喜欢水果摊这份生意,可以跟不同人接触。
但是父母却如同天打雷劈一样,本来优秀有出息的儿子,抛下几百万年薪的工作不干,回家开水果摊,这是没出息的表现。
父亲忍不住急躁地脾气骂了句:“你要别人知道后,怎么笑话我们啊!”
常学福自己觉得无所谓,但是父母要面子不想让别人知道,总是找理由搪塞过去。
在家摆了7年水果摊,父母再也瞒不下去,他们一家成为村里的笑话。很多人都拿他教育孩子说:“读再多的书有什么用,还不是回家卖水果。”

常学福为了不给父母造成负担,他决心换个方式体验生活,找寻自己理想的人生。
他手上还有点钱,足够支撑他去看世界。相信在看到不同的人生和风景之后,他会想得更加明白。
2017年,常学福从河南出发,开始步行看世界。手机直接关机扔掉,父母都没法联系上他。
随着 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不断膨胀。他认为手机只会让他更加焦虑,没有办法专心思考,干脆直接把手机扔掉。
偶尔过年过节想家了,他就会借用街边的公共电话亭,给父母打个电话报平安。
父母刚开始还特别担心他在外的安全问题,后来时间一长,也不再关注他了。

哥哥在村里小学工作,自觉承担起父母的赡养义务。他还是没有办法理解弟弟的理想和追求,赚钱养家是他唯一关心的事情。
他苦苦劝说弟弟:“你不要浪费你的天赋和才华,回来一定能挣大钱,过上更好的生活。”
财富对常学福根本没有半点吸引力,他之前也赚到很多钱,但是钱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他赚钱越多,身上的责任越来越重。
反而到处流浪不需要花钱,身上的负担最轻松,他只需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好。

常学福还是有知识分子的清高的,刚开始花完积蓄之后,他就四处打零工挣钱,继续下一段旅途。
从不靠施舍和乞讨生活,他内心坚信自己并不是乞丐,只是“世界观察者”,流浪是他选择的方式罢了。
靠着自己的双脚,常学福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除了东北还没有去,其他地方都去过了。
在常学福的视频被发出去之前,他早就已经流浪了2年,父母都不知道儿子在外面过得居然这么辛苦。
母亲看到视频直接哭着说:“孩子快回来吧!不要在外面吃苦了。”

但是常学福自己说:“我很享受流浪的生活,我是在找寻自己的人生,希望过上新生活。”
如此特立独行的学霸,在面对人生挫折和选择的时候,他勇敢跳出大众的偏见,毅然选择自己的热爱。
不好批判他的选择是正确,还是错误。只要是对生活保有希望,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我们的尊敬。
祝愿常学福能够寻找到自己的人生!

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3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