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考,于是想到了自己的高考。转眼间,我的高考已经过去了近21年的时间。之所以说是“近”,是因为那还是遥远的2002年,当初高考的时间,还是七月份,被考生称之为“黑色七月”。

来自衡水,全国高考最卷的地方之一

至今我还记得我的高考成绩:总分540分,语文103分,数学113分,英语86分,文综238分。当年河北文科考生将近十万,我排名4000多,一本分数线文科539分,我超了一分,成绩谈不上出色,但也能说得过去。那年文科满分750分,语数外各150分,文综300分。
不仅仅是高考,中考的成绩,我也记忆犹新:总分652分,语文121分,数学110分,英语112分,物理102分,化学85分,政治81分,体育41分。当年中考满分790分,其中语文和数学150分,英语135分,物理120分,化学和政治各100分,体育45分。按百分来算,只有数学没超过80分。
这算是我人生中难得的两段高光时刻了。
我的高中并非重点高中,而是河北衡水的一所普通高中,对,就是号称高考“高地”,市下所有县高中均采取军事化管理的高考工厂,我也是这座工厂流水线的一个产品。
高中三年,我们每月放一次假,周六回家拿生活费,周日回学校,雷打不动,国庆五十周年的时候,我们都没放假,没有看到五十年国庆大阅兵。记得某次回家,母亲对说,我回家就睡觉,一直睡到晚上,担心我是不是睡了过去。
是啊,河北的高中,特别是衡水的高中,是全国最苦的地方之一,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最卷的地方之一。我们每天五点多起来跑早操,然后上早自习,直到七点吃早餐。晚上下班后,我们会有晚自习,九点多下课。回到寝室,熄灯之后我们会在楼道里学习,借着楼道里并不明亮的灯光看书,看到十一二点是常事。有的同学则在寝室用手电筒、蜡烛看书,但经常会被查寝的管理员没收。
我的高中条件很是一般。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都是蹲在地上吃,当时学校的食堂还没盖好,只有打饭的地,没有就餐的地。学校的厕所还是旱厕,夏天的时候,如果是中午去大解的话,回来整个教室都会有一股味。高三时,我们的寝室就紧挨着旱厕,环境可想而知。
当时每天餐费控制在十块钱以内。学校中午会有免费的汤(晚上有没有忘了),汤里有些菜叶、鸡蛋啥的,一些家境一般的同学会打个馒头,就着汤吃饭。对于上顿的剩菜,食堂会弄在一起成为“烩菜”,几毛钱或两块钱?也有很多同学吃这个。当然家境好的同学不受限制,我们有个同学,他的父亲号称“刘百万”,我们村里甚至还有几个千万富翁。
现在的学生可能无法想象和理解我们那个时候。其实,我的家庭条件也还算可以,父亲是瓦工,母亲主要种地,冬天的时候会缝碎皮子做手套来贴补家用,每年的收入也能上万,跟那些百万、千万的人当然没法比,但在村里也算不错的,比周边很多邻居都要好。我之所以节俭,是因为本性就节俭,直到现在还是如此,再就是妹妹也在上学。农村的孩子干活早,几岁就下地干活、做饭,知道干活的辛苦、挣钱的不易。现在的夏天,感觉没了空调就没法活了,但小时候,暑假的时候,往往会在地里干活。
小学后知后觉
我并不是特别聪明的学生,属于后知后觉型。小时候,我的成绩全班倒数,小学二年级升三年级的时候,没考上,成为少数几个“留级生”之一。差到什么程度呢?当时汉语拼音都没学全,老师让会的同学举手,我竟然也举手了——老师说要让不举手的同学背拼音,只可惜后来老师还是点我了,后续如何发展却记不清了。有次老师让大家造句,我当时就想怎么这么难?老师读了几个同学的造句,我十分羡慕,这么聪明?后来老师还读了我的,全班哄堂大笑,因为我的造句是“山上有一座大山”。还有一次,那次是留级之后了,老师让我站起来读一段书,我看着“刮风”却不认识,读成了“乱风”,只是心里知道有“刮风”,没听说过“乱风”,八成是读错了,果不其然……
这些记忆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到了三年级,成绩突然上来了,三年级升四年级,我是全班第二,再往后,就一直是班里前几名了。四年级开学的时候,班里又多了几个“留级生”,没错,是我原先的同学。我很是兴奋,想着自己成绩好了,要让他们好好看看,我不再是差生了。没曾想,一两天之后,他们几个又回去了,原来是国家取消了留级政策,我当时有些失落,有些失望,因为,我没法让他们看到我的成绩了,改变不了他们对我的印象了。
虽然成绩好了,但我那是用功学出来的,并不是头脑聪明。五年级开始学几何,有些问题学起来就有点吃力了。前一次成绩还在黑板上的“光荣榜”里,下一次就不见踪影了。
中考创造奇迹
初中的时候,第一次考试考了27名,班里五六十个学生,主要是英语成绩差。之所以英语没学好,我觉得跟第一堂英语课有关。初中是在乡里,每天都要骑自行车上学,最开始中午回家吃饭。9月的时候,天还比较热,中午骑车回家吃饭,然后再赶回来,不仅累,而且困,当时还有午觉呢。下午第一节就是英语,而我困得不行,自然也就没记住什么东西。而且,我最开始觉得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一样,能有什么难的,后来才知道自己错的多离谱。一直到现在,我的英语都不好,跟那天中午骑车跑一个来回脱不了关系。
初中的时候,学校经常组织会考,就是各班前十名单独考试,忘了有没有奖励了,我是到毕业都没有参加过,不过,成绩经常是十几名。初二的时候,班里换了个班主任,当时班里走了好几个学生,全班第一、第二都转学了,老师想让我顶进去,都已经宣布了,后来又换了别人,后来听堂妹说,她路过老师的办公室,英语老师专门提到我,说我英语不好……
初三的时候,学校重新分班,因为有一半的学生已经流失了——我上初一的时候,学校有六个班,每个班五六十人,等到初三,合并成了四个班,每个班也就四十来人,而且随着中考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流失。在初三,我的成绩上来了,因为第一次考试就进入了前十名,是第十名。我记得那次考试我考了五百零几,排在我前面的则是五百三十几,我后面的四百多。是的,我和排在我前面的九名同学差距不小。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是意识到了中考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奋发图强,成绩提高了一大截,而我一开始就比较用功,导致往前追追不上,后面的追兵却比较容易接近甚至赶超我。
当时,在全国性的中考之前,还会提前组织一次考试,成绩靠前的尖子生会去县里的一中考试,考上了就可以不参加中考了。当时我们学校去了44个人,我们班去了11个还是12个,没有我。后来,我们班考上四个,整个学校考上11个。
考不上一中这个重点高中,只能选择二中这个普通高中。我更加刻苦了,把手里有的练习册和辅导书都看完不算,还看了好几个同学的辅导书,甚至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都在学习。靠着题海战术,我的成绩上来了,而且由于做过的题多,虽然很多并不理解,但后来碰到类似题的时候能作对。在中考的时候,我考了652分,不仅是全班第一,也是全校第一。这是我从来没有取得过的成绩。当成绩揭晓的时候,妹妹骑车回家报喜,我听了后又骑车去学校看成绩单,果然。
我们学校考上二中的有三十多个,后来还有找关系花钱来上的,反正好几十人——当然,也有些参加过一中选拔考试的同学找关系花钱去了一中。在上高一的时候,父母还想让我去一中。父母找了关系,据说那边的负责人知道了我的成绩,以及没有参加那次选拔考试后,连说“可惜”。但父母为我争取到了一中选拔考试的资格,可惜成绩一般。后来我听父亲说,我要是去一中的话,要拿一万多块钱,父亲犹豫了,毕竟这几乎是家里一年的收入了。与之相比,当时一中的公费生学费六七百块钱,自费生七千多。我上二中是公费生,学费七百多。
高中是个轮回
高一的第一次考试,我又是班里的27名,班里忘了是54人还是55人了,反正还是中流。只是,我当初中考的成绩,在班里是第二名,全校应该也是前十名——因为有个649分的说自己是全校第11还是12名,这个记不清了。
第一次考试是我低谷,此后成绩再也没有低于27名。不过,到了高中,学习的难度上来了,我的化学本来成绩挺好,第一次考试考了124分,后来新的知识点来了,再也没有超过这个分数。物理更是不及格,第一次考试考了60多分。
由于初中比较刻苦,“题海”战术使我应对考试的底子很是扎实,后来一努力,过年的期中考试考了全班第六。后来去初中学校有点事,碰到我的老师了,问我成绩怎么样,我说第六,他说全校第六?我说是全班第六,他还挺惊讶,我心想,我就光鲜了那一次,您是不知道我以前成绩怎么样吗?
我的英语仍然是短板,前一二十名里应该是最差了。英语老师每次都要点我的名,让我回答问题,而且,经常是从我这往后,一个接一个地回答。我知道,老师是好意,想帮我补上这个短板,只是苦了坐在我后面的学生,怨声载道,但我也没办法。
高二的时候文理分班,我选择了理科,因为听说理科就业面广。但在理科学了半年之后,发现实在不行,倒不是我成绩差,而是因为不拔尖——在二中成绩都不拔尖,根本没希望考上大学。后来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找了校长,说要调班去文科班,现在也不知道当时为啥那么有勇气。最终,学校在高二下半年重新进行了一次分班,一些同学来到了文科班,我就是其中之一。
文科班有三个班,我在二班,理科则有五个班。分班后碰到一些高一的同学,以及初中同学。有个同学说,我的到来,给他增加了压力,因为我的成绩比他要好。由于我中考时成绩太过惊艳,很多初中同学都记住了我——哪怕我们不同班,我的到来也对他们造成了压力。意味初中同学和与他搭伙吃饭的人说,我除了英语,其他成绩都很好。对了,插一句,之所以搭伙吃饭,一来是为了省钱,二来是为了吃不重样的菜,大家可以打不通的菜,能改善口味,补充营养。
分班后第一次考试,我数学考了一百分,后面的题总共90分,我考了50分。当时先发试卷,前面的选择题是涂在卡上的,不用人工阅卷,所以每次都是先知道其他分数,后知道前面选择题的分数。和我初中同学搭伙吃饭的同学问我考了多少,我说50,他说他考了54,他和他同桌说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的同桌撇了撇嘴。老师讲题对答案的时候,前面选择题的成绩也知道了,问我多少,我说50,同学很惊讶,说前面也是50?我说是的。他和他同桌说了,他同桌又看了我一下。最后,老师念了成绩在100分以上的同学的名字,没几个,我是其中的最后一个,毕竟我考了整一百。
我分班后的同桌是我的初中同学,当时并不同班,但我知道他的大名。想必大家都知道,一个班级,最出名的是那些学习成绩特别好的,还有特别漂亮的,以及特别捣乱的。我当初成绩中等,属于默默无闻的那种,而同桌却比较有名,参加过一中的选拔考试。我本来心理十分忐忑,但后来发现,高中是一个全新的起跑线,以往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他的成绩在高中阶段并不比我出色,或许,我中考的成绩也给了他极大压力。
高二下半年到高三上半年,学校对全校前20名的学生进行补课,以让这些学生冲击大学——我们是二中的第三届学生,第一届学生高考发挥一般,给了校领导极大压力。除了第一次补课没参加之外,其余几次我都参加了。之所以第一次没参加,是因为那次我刚来文科班不久,当时班主任觉得后来的学生都是在理科班混不下去的“差生”,连接收都不想接收,更遑论推荐了。我想,那次数学考了100分,虽然谈不上多出色,但至少让她出了一口气——班主任是数学老师。
后来几次月考,我的成绩并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没有拔尖,但比在理科班的时候要好。直到有一次,我的成绩突飞猛进到第三名,班主任还给了表彰——一个小笔记本。再后来,成绩一直比较出色了。
到高三上学期的时候,学校又进行了一次分班,前五十名的组成重点班,我是被班里第二个念到的名字,应该是全班第二。由于班里都是尖子生,我也感受到了压力。第一次考试之后,班里按照成绩分配座次,从高往后排,不巧的是,我排在最后一排。要知道,我一直是班里个子最矮的男生之一,之前一直是前两排。后来想,这种排座次的方式有很大缺陷,不应当直接从前往后,比如第一到第十在中间那排,这样第十名在最后的位次,而是应该先横着排,这样第一和第十在第一排,第二和第二十在第二排。这样的座次,对我的学习造成一定影响,因为我视力一般,看不太清黑板。后来在考试,我来到了第二排,但在最边上,老师讲课的话,总是会挡住我。
分班之后,我的成绩有所下滑。记得过年期中考试的时候,考了24名——仅比高一时的27名要好,但这是重点班,全班24名和全校24名没差多少——总有发挥失常的,以及分到普通班受刺激发奋图强的,其中最出色的,就是前面提到的搭伙吃饭的初中同学,他后来一直普通班的第一,全校前十,高考的时候,也是前十,差不多五到七名的样子。
那次考试,我获得了学习生涯唯一一个奖状。我在班里考过第二、第三名,但都没有拿奖状,只有一个笔记本。讽刺的是,那次成绩,24名,是我近一年中的最差一次。后来知道,老师是给前多少名的同学发的,很多人都有。
临近高考,学校组织了三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只能说一般,没有一次超过500分,而且一次比一次分数低。比如,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考了112分,第二次110分,第三次102分。临近高考前,应该是前一周吧,学校放了一次假,我觉得主要是为了让大家回家拿生活费,以及缓解高考压力。我没有回去,觉得路上会耽误时间,不如用来学习。但当时整个学校都放假了,食堂都关门了,我们几个没走的同学一人买了一箱方便面、火腿肠。小时候方便面曾是一道美食,但我连着两天都是吃的方便面,后来直接吃吐了,是的,真的吐了,吃伤了,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法吃方便面,闻到那股味就恶心,一直到大三的时候才重新接受方便面。
十年磨剑,一朝成名

高考的时候,我们在一中考试。七月是北方最热的一个月,不过那几天恰巧比较凉快,屋里还有吊扇,这令我安心不少。高考那天,醒了之后睡不着了,又看了会书,后来语文考试竟然考到了我看过的一个点,这令我信心满满。不过,下午考数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我高考之前一周还是两周就不做数学题了,也不看看数学了,导致考试时有些生疏,有些题想多了,本来前一步就能结束,但我还答了另一个可能,后来对答案的时候很是懊悔。考英语的时候,觉得发挥还可以,起码比平常强。文综的时候,反正是拿到试卷看了个大概后就开始做题。老师说,试卷不能直接拿来做,要先看看整体以分配时间,以免前面花费时间太多导致后面做不完的情况出现。文综有个选择题在两个选项之间犹豫了下,后来对题时发现做错了,正确答案是我放弃的另一个选项,四分题。
高考结束后回到学校,很多同学把课本都撕了。本想好好休息一下,没成想学校要求我们当天就要离校回家,想来是怕我们太兴奋闹事吧。由于走得匆忙,我还把准考证啥的落在了宿舍。后来回家的时候才发现准考证没了,这下怎么查成绩呢?我以为落在考场,或者是车上,赶紧给班主任打电话,班主任说你停停停,你落在了宿舍,没落在别的地方。我这才放心。
成绩很快就要揭晓了。那天下午,妈妈打算打电话查成绩,我让她不要查,说到时候去学校看就行。妈妈没听我的,我就去我的卧室了——其实是紧张不敢听。我在屋里捂着耳朵,但听到了“80”这两个字,心一下就紧了。语数外满分150分,文综300分,我语文和数学要是考80多分,那就考砸了,要是文综考180那就是一场灾难,因为我不可能考280多,我还没往英语这方面想,感觉整个人都懵了。后来妈妈推门进来,高兴地说考的不错,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有个80多的,不管是哪一科都好不了。原来,80多的是英语,考了86分,语文103分,数学113分,文综238分,总分540分。
我再一次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之前三次模拟考试,我都没有超过500分,高考这个成绩,意味着我超常发挥了10%。我怀着紧张的心情自己打电话查成绩,确实,成绩没错,我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我担心是场梦,后来又多次打电话查成绩,这还不算,我还给班主任打电话,他说我就是考了540分,这才真正踏实下来。
去学校报志愿的时候,和同村上初中时就一起骑车回家的朋友一同去学校,他羡慕地说,我中考和高考这两次成绩太好客,运气真好。我虽然也觉得自己运气好,但还是要为自己争辩一下,说我不是运气好,高考的成绩在之前的模拟考试和其他考试中也考出来过,只是高考把历次考试中各科的最高分统一集中在了一起。比如,在历次模拟考试中,我数学最高考了112分,平常考试最高113分左右,高考就考了113分;历次考试中,模拟考试文综没有超过238分,但平常考试最高一次考了238分,高考就考了238分;语文和英语可能不是历次考试的最高分,但就算不是也差不了多少,绝对是最高分之一。
到了学校,我问老师,超过540分的同学有多少,老师哈哈大笑,说一共就你俩。原来,高考我考了全班第二,也是全校第二。
在老师和同学眼里,我算是一匹黑马、一个传奇吧,平常不显山露水,等到了中考、高考,却总能一鸣惊人。
填报志愿,一波三折

成绩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报志愿。那一年,一本录取分数线539分,我的成绩仅仅超过一本线一分,可选的学校很少。为此,父母专门去请教了沾点亲戚的一个大学生,让他看报什么学校合适,他看了半天也很难决断。父母让我大胆报,选个好学校,我却不敢,我知道自己考这样一个成绩有多难,我不敢赌,万一没被录取,复读的话我担心自己坚持不下去,或者复读能不能考出这样的成绩。于是,我选择了往年在一本线附近的重庆和大庆的一所学校,重庆那个学校是一本A,大庆那所学校是一本B。
在学校报志愿的时候,很多同学第一志愿选了清华和北大,照他们的话说,反正也录取不了,以后还能跟对外炫耀说当年报考过清华北大。他们可以这样选,但我不能,因为他们并没有达到一本线,甚至二本线都没达到。对他们来说,报清华北大不损失什么,对我来说,报清华北大就意味着放弃另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到手的机会。
查询高考录取结果的时候,一本A没有录取,我心里一沉。过了几天,查到被一本B录取了,我很是高兴,毕竟是一本,而且这意味着我不用复读了。
但有个小插曲,那就是录取通知书迟迟收不到。父亲担心被别人冒名顶替上大学,因为当时这样的事时有耳闻,于是多次打电话,我也打了很多次,后来听电话那头说什么搬迁,我也没听明白,知道后来才知道是“搬迁”二字。最后还是父亲找到邻村一个在大庆那所学校当老师的老乡,原来那所学校正在搬迁,从旧校区搬到新校区,从一个城市搬到大庆那座城市。父亲还是呢,要是实在查不到就去学校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的录取通知书到手的时候,考上二本的同学的录取通知书都到手了。人家都是九月开学,但我们是十月开学,由于搬迁耽误了一个月,我们连军训都省了,是历届学生中唯一一届没有参加军训的学生。入学的时候,学校都没有完全建好,图书馆、体育场都还没有,宿舍与教学楼之间的路都没有修。学校是在一个新区,原来是一片湿地,我们上学时还能看到周边的湿地,每当下雨或雪化的时候,道路就变得十分泥泞。
有意思的是,第二年,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也选择了这所学校。他在2002年的时候考了532分,是全校第四或第五吧,复读了一年。第二年,也就是200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的一次高考,据说很多考生出考场后都哭了。我这个同学这一年还是考了532分,但这一年由于题比较难,一本线下调到532,他达到一本线了。他还给我打电话问学校怎么样,我说还可以,于是他就报了这所学校,我们成为校友。由于黑龙江地广人稀,他告诉我,在火车上看到很多地方荒无人烟,如果大庆还这样的话,他想再去复读一年,好在,大庆这所城市当时有上百万人口,得益于石油,建设的很是不错,起码比我们当时所能接触到的城市衡水和德州强很多,于是他就在大庆安心读书了。
大学的幸福与遗憾
现在想想,大学期间是最幸福的四年,没有什么压力——除了考英语四级费了些周折。在大学我虽然没有放飞自我,但学习不像以前那么努力了,成绩也变得普通起来。想想也是,以我平常的成绩,根本就考不到这样一所学校。对于农村出来的我而言,大学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不仅学校是新的,说的话都是新的——说的是普通话,而以前我只会说家乡话,上课老师也是用家乡话,只有偶尔几个老师用普通话。同学特别是女生的衣着打扮妆容也十分新潮,比素面朝天的中学女同学要好看太多,当然班花那种不算。
后来才知道,大学的一个遗憾在于,大学地址在大庆。相比其他地方,东北相对还是比较保守,大庆的产业也比较单一,步入社会后,发现自己的视野和其他地方的人有一定差距,当然这也可能是我个人的原因。
如今,高考已经离我很是遥远了,遥远到足够一个当初未出生的人现在都能上大学了。对于高考,我是感激的,因为它让我离开了农村,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现在很多人说向往乡村生活,真让他去种地,夏天的中午在地里忙碌,不出三天就会打退堂鼓了。不过,高考之后几年,甚至是工作最初几年,我还经常做梦,梦到自己正面临高考,但完全没有准备好,心里特别着急,醒来之后全身都湿了,久久缓不过来,后来才想起来,高考已经过去了。
本来以为我这一届是最后一届七月的考生了,没成想,新冠疫情的爆发,让2020年的高考重新回到了七月。如今,疫情散去,高考又来到了六月。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十年磨一剑,今朝出鞘试锋芒。祝天下考生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3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