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4 个 PE 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借助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 那么你知道如何写一份正式的教案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4个体育教案,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体育教案1
带反思的大班“炸毁地堡”体育教案,适用于大班体育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训练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孩子的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通过“炸毁地堡”游戏,练习跑、跳、钻、投,专注于甩手甩肩丢沙袋,培养孩子边玩边录音的学习能力,能够表达录音的意思用他们自己简短而流利的语言。 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体育课《炸毁地堡》附反思教案。
目标:
1、通过“吹沙坑”游戏,练习跑、跳、钻、扔,重点是甩动双臂放在肩膀上扔沙袋。
2、训练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培养他们机智勇敢的品质。
3、培养孩子边玩边录音的学习能力,能够用自己简短流畅的语言表达录音的意思。
4、培养孩子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几个沙袋、磁带、录音机、橡皮筋、环
活动流程:
1. 开始
1、提出活动内容,让孩子扮演解放军,老师扮演指挥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做一名勇敢的解放军战士。 你知道勇敢的解放军是什么样的吗? 解放军战士要学习的技能很多,先来活动一下吧。
2、在《学做解放军》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徒手练习。
头部、扭转、下蹲、肩部、侧面、跳跃、投掷
二、基础部分:
1、学习投掷:今天我们解放军要学习一项新技能,投掷手榴弹,谁请你来试试。 (请小朋友先示范)
2、教师示范投掷“手榴弹”:面向投掷方向,双腿前后站立,目视前方,蹬腿,转动身体,瞄准敌人掩体,双臂从肩上投掷。 双臂在脑后伸展,肘部稍微弯曲。 与肩同高,双手高于头部,双臂用力摆动。
3、组织小朋友原地空手投掷两次。 老师注意纠正投掷动作。
4.幼儿分男女组练习投掷。 表扬孩子正确的动作,指出错误的动作,强调一定要从肩膀上甩下来。
5、孩子再练习。
3. 游戏:Bunker Blowing
1. 给游戏任务: 士兵们,我们学会了扔“手榴弹”,现在上级给了我们一个任务,要我们炸掉一个敌人的掩体。 你害怕吗? 要炸掉这个地堡,你得过沟渠,钻洞洞,翻过封锁线,然后向敌人的地堡投掷手榴弹。 任务很艰巨,你能完成任务吗?
2. 1-2名小朋友示范。
3、幼儿游戏:请两排幼儿站在起跑线后面,老师发出信号:开始。 每排第一个孩子立即跑出去,越过水沟(橡皮筋),钻过一个直径60厘米的“山洞”,翻过“封锁线”(垫子),捡到一枚“手榴弹”(小沙袋),扔向敌人的“子弹”,然后从两边跑回来拍老二的手,然后站在队伍的最后面。
游戏进行两次。
四、结尾部分:
老师简单总结后,他和全体小朋友围着会场唱起《学做解放军》,做完放松练习,回到活动室。
活动反映:
大多数孩子在活动中都很活跃,但他们忽视了弱势孩子的表现,需要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进行个别指导。
百科:地堡是用于军事防御的坚固建筑,多采用砖、石、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造。地堡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作用,德国作为避难所; 前苏联作为储藏地; 日本等国作为军事检查要塞。
体育教案2
一、学业情况分析:
1、小学三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依赖性强,自律能力差。
2、三年级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性格爱好差异很大,但学生对模仿性和竞技性的练习很感兴趣,尤其是将练习项目融入到游戏中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3、班级凝聚力和荣誉感强,学生乐学爱运动,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
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队形变化的密码和要领,理解短跑和跳跃动作的概念和要领。
2.技能目标:
A、学习跑接力,力争90%左右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速度素质和下肢力量;
B、通过游戏,练习跳跃和短跑的技巧和速度;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本课重点:阵型变化时的要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课难点:阵型变化后的顺序;
三、教学过程:
(1)导入(9-12分钟):
1、常规教学(1-2分钟):
1)体育委员两两结对,向师生问好;
2)公布本课教学内容;
3)安排学员;
2.平行阵法练习——两个横阵变成四个横阵(4-5分钟)
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两排排变四排排、四排排变两排排的动作方法和要领;
2)老师做完整的示范;
3) 老师命令学生用密码练习,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 练习阵型变化。
组织结构:四横——两横相对
3. 游戏:《Plaster plaster》(4-5分钟):
方法:每组围成一个圈,左右两步。 另外,从参加者中选出2人担任领队。 一人追,一人逃。 在追逃过程中,如果追逃者用手拍打逃犯身体的任何部位,追逃者和逃犯的角色就会互换,但如果逃犯粘在任何一群人面前,逃犯就会立即解脱,而追逐者无法再次射杀他,最后一名成为新的逃犯。
组织组建(同上)
通过上述练习,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主体教材内容的出现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2)展开(19-20分钟):
1、30米高五接力(5-6分钟):
教学步骤:
1)教师示范,学生试题;
2)学生分组练习;
3)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总结自己跑步时的感受,如何跑得最快;
组织编排:学生分为四组进行练习,双向纵队为一组。
2.游戏:《越障》(13-15分钟)
方法:游戏分为两部分,中间设置两个障碍物。 单脚跳过第一个障碍物,跃过第二个障碍物。 通过第二个障碍后,快速返回并给下一个玩家击掌,游戏继续。游戏结束,直到所有玩家都通过站立队
教学步骤: 1)教师讲解示范比赛规则,学员做中途裁判;
2)老师密码,学生玩游戏; 及时纠正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行为;
3)游戏结束,教师启发学生总结游戏心得;
组织形式:同上。
(3) 分机(5-7分钟):
1.游戏:“分组数数”
方法: 1)教师提示并演示游戏规则;
2) 教师命令学生练习口令。
2.放松运动
方法: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学生练习;
2)教师检查指导;
3)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4)告别师生;
教学反思:
游戏比赛在小学体育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游戏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热爱集体、遵纪守法等优良品质。 而这些优良品质,正是一个人健康心态的集中体现。 该游戏深受学生的喜爱,也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照顾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学。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足。 比如30米高五接力,老师指导不够。 能力强的同学跑得快,能力弱的同学跑得难。 老师没能及时引导。
体育教案3
一、指导思想
本课程本着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结合我校“三自教学”项目的研究进展,采用“资源开发、互动参与、激发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调整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我校班多场地小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自己制作简单的设备,自主互动,积极参与,探索“一件事”的教学方法一机多用”和“小场地”教学形式。
二、教学目标
本课学生自己动手缝纫,创造自己的练习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动作要领,制定活动规则和要求,培养参与意识,提高协调能力,发展投掷能力,进行游戏接力练习。过程。 学生建立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培养跑步能力,培养自制简单器械能力,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上课伊始,各小组在面向圆心的4米圆上围成一圈,形成一个完整的小组,进行常规教学。
第二部分:老师问“投掷的发展过程?” 融入本课,讲解练习投掷能力的重要性; 并根据本课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备课活动; 在外圈,我会和同学们一起做自创准备活动,鼓励同学们勇于创新,勇于实践,达到热身的目的。 老师提出要求,到各小组指导学生参与练习,并根据练习情况做专题练习。
第三部分,要求领队带队到第二圈,面朝内站立。 师生共同思考和演示利用沙袋进行体育锻炼的练习形式、方法、用力顺序、规则和要求。 每个小组讨论和协商小组选择的实践方法和自我定义的实践目标。 练习过程中,教师四处走动,引导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然后,教师根据观察,找出有利于学生集体练习的好的形式或方法,征求组长意见后,以统一、共同认可的形式进行练习和比赛,充分展示。
游戏练习中采用往返接力和循环接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设不同的传沙袋方式快速创新,培养学生的敏捷性、协调性和速度素质。 要求遵守规则,往返接力时注意动作迅速; 圆形接力时,男生跑外圈,女生跑内圈。
第四部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节奏明朗、欢快明快的音乐中快乐放松,消除运动疲劳,分组进行。 师生共同总结,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布置作业:收集饮料瓶,做哑铃。
由于缺乏实践和经验,课程的设计思想存在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请专家和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体育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本设计是针对二年级(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而设计的。 它列出了一些常见的运动操作常识。 最重要和最难的一点是让学生面对危险保持无畏的心态,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避免二次伤害,争取时间。 等待救援,本课教学内容主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跑动、反密码游戏、游戏“大鱼网”等,提高学生的敏感度和快速反应能力,培养学生的跑动能力,在教学中活动中的运动伤害事故急救常识与现场处理,巧妙地将运动理论急救常识设置在游戏过程中,做到理论课与实践课自然衔接,同时又不脱节从体育课的本质特点出发,通过高强度的游戏,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锻炼身体,学习学科知识。 传统游戏“大渔网”的设计、改编和拓展,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学业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活泼,有尝试新事物的欲望,喜欢表现自己。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体育锻炼,包括角色扮演和场景设置,可以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 印象操作和处理方法可以传播他们的学习和实践兴趣,掌握基本常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效果。
三、教学目标
1、90%左右的学生能理解和理解流鼻血、中暑、擦伤、扭伤的应急措施和简单处理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奔跑能力、敏捷性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危机时刻的意志力、责任感和救援精神。
四、重而难
要点:了解和掌握流鼻血、中暑、擦伤、扭伤的正解和应急处理方法。 难点:懂得及时自救或与同伴自救。
五、教学语言的实施
用口头评价演练效果的方法鼓励和激励学生:用“关键词”提醒,如:快速、有序、认真听讲等,对学生起到心理暗示作用。 用有目的性的话语,将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行有机地结合起来,富有启发性。
六、场地设置及组织形式
这堂课的场地设置比较简单。 课堂采用场景模拟设置,设置“医疗点”。 在场地设计上,考虑到学生练习的密度和强度,设计了相邻的两个半径为5-6米的大圆圈。 作为“渔网”游戏的活动范围,圈外设有学生起跑区和通道,便于教学的统一组织管理和教师活动的监控。 课堂教学主要采用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便于组织控制,便于增强教学的实践性。
开始部分 基本部分 结束部分
班级组织(四横队单向纵队组合) 散点教学 散点教学
图1-3 场地设置及组织形式(案例三)
7.运动负荷设计
平均心率:1305次/分练习密度:40%~50%
课后反思
如何将体育教学理论知识生动有趣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较少的活动中容易掌握方法并运用,是设计这门课的初衷。 它针对的是小学生,尤其是像三盛小学这样的农村学校。 针对运动损伤现场急救和处理知识几乎一无所知的学生,如何在体育课上教授民生损伤后正确简单的处理方法,笔者根据以下内容选取了一些知识点(如流鼻血)儿童的认知特点、中暑、擦伤、扭伤等),将一些简单易行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适当切入到实践课中,让学生了解、知晓,从而避免二次伤害事故的发生。 在本课中,通过教学实践研究,笔者有以下感受。创设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
课堂伊始,作者通过反密码游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结合游戏,以激发兴趣的方式提问。 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流鼻血怎么办”,让学生回答,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最后让孩子跟着老师边说边做,学会运用两者流鼻血时的科学压缩和冷敷方法。 处理方法。创造情境,激发情绪
学生的情绪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绪的产生有很大的作用,体育课也不例外。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强大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 在“中暑”环节,老师让学生扮演“中暑”,假装晕倒。 老师一边传授方法,一边现场处理“中暑学生”。 学生了解应对中暑的过程和方法。 有助于加深学习印象,强化理论知识,使学生在体验和认知中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方法。以游戏为载体,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
运动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学生们喜欢奔跑,享受成功的喜悦。 但是,现在的孩子大多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针对这些情况,结合传统游戏《大渔网》,进行了一些创新和拓展。 也就是说,要求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2、3个人的合作“网鱼”。 让孩子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中,老师通过意想不到的角色扮演,引出了2种常见的运动损伤:跌打损伤和扭伤。 老师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常用的现场急救处理方法,及时纠正生活中的错误做法。 让孩子了解加工原理,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科学地运用。
注重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体育课教材内容不仅包括下肢锻炼,还包括上肢锻炼,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 过去是个别学生扮演受伤角色,现在老师让学生扮演互相伤害的角色,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不仅学会了如何帮助,还锻炼了同伴的合作能力。 老师总结了日常的帮助方法,让同学们掌握了帮助同伴扶、抬、抬三种方法。 学生上肢得到合理锻炼,参与积极性得到提高,孩子们学会了关心和帮助同伴。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一个好的体育老师不仅要讲好户外实践体育课,更要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 理论知识或常识,提高课堂内涵,使学生对每一节课都有新的感受,喜欢上体育课。 让理论知识融入课堂和孩子们的日常锻炼中,让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传授理论,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在玩中练。 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在创新。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让快乐体育真正快乐起来。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30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