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电视上支教义工的故事总是让我感动和鼓舞。 没想到长大后自己也当了老师。 还记得第一次拿到课本的时候,发现内容很简单,心想应该很容易上手。 在实际教学中,我利用电子白板的课件资源,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整本教材。 校领导觉得难以置信,马上问了一个学生,学生想了半天也答不上来。 我这才意识到问题所在:看完课件,一节课就结束了,没有注意学生的反馈。 ““好无聊”。
心情很低落,因为没有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更多的是自我否定——每一节课都好像下完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领导看出了我的顾虑,语重心长地说:“慢点,如果你能在一堂课上把一个知识点讲透、讲清楚,就算成功了。” “慢点,慢点……”我在心里一遍一遍的重复着。 ,决心尽快长大。
有效的教学应基于学习情境。 得到学生的理解后,我重新阅读课本,一遍又一遍地背诵每一节、每一单元的内容,思考如何教给学生; 听名师讲课,精选优质内容融入我的教学设计。
除了做好常规教学设计外,我还在教学中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边玩边学是他们最喜欢的状态。 所以,我不再依赖电子白板提供的课件,而是将数学学习与有趣的活动结合起来。 学生喜欢涂鸦,我就让他们画数学,设计了“数字开花”活动; 学生喜欢玩,所以我把数学课搬到了外面,“‘做十’接力赛”和“看懂图形盖高楼”; 天气好的时候,我还会带学生到校外散步,数一数村里有多少个垃圾桶,比较谁的步子长……数学课变成了“美术课”, “活动课”。 上课时,有些同学会向别的班“炫耀”说“我们有活动课”,我听后告诉他们:“这不是活动课,是‘生活’数学课。”
以前,我在课堂上唱一首“独角戏”,不仅是为自己,也是为同学们。 其实我之所以努力教,是因为我不相信学生有主动学习的能力。 但是当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尝试犯错的时候,我发现他们能够主动吸收知识,不断思考。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系统的数学绘本是学习数学的好工具,于是我又把目光投向了绘本。 通过设计学习绘本、拓展改编绘本故事等,将数学知识隐藏在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小故事中,在绘本资源不足的时候把故事画在黑板上。 借助绘本,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从故事中获得了生活灵感。
数学课就这样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学生们也越来越喜欢了。 一个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告诉我:“老师,我觉得数学就是这么简单。” 看着上课同学们轻松愉快的状态,我明白了这一点。 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学习的路还很长。 从被学生否定、自我否定,到被接纳、重拾自信; 从依赖别人的课件到找到自己的教学方法; 从枯燥难懂的数学到有趣的数学,我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了两个字:努力——用心学习,用心准备,用心设计,用心参与。 “不会就学,不会就创造”,我在和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我不是天生为师,但我可以学习为师。
(作者单位为湖南省安化县小岩镇碧溪学校)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30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