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博客,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

“要比就与自己比”就是在误人子弟,你是不是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女儿期中考试后,有天晚上她一句话也不与我和老公说,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前几天终于知道原因了,她说我们不该说她语数差,不该与成绩好的同学比较,对她的进步只提了一句,让她觉得自己很差。

上学期期中考试后发生了类似的事情,她说我不该把她与重点中学比,让她觉得自己很差。网上经常看到“自己与自己比”这样的话,我把她与别人比较了,好像是我错了,当时我道歉了。

育儿书我多少看了点,知道要鼓励教育,我们都是大大的夸奖,然后小心提醒注意弱项,然而孩子一点也受不了,这次我不再道歉,并且思考自己教育的问题。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博客,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

“要比就与自己比”,以前我认为是正确的,现在认为对孩子不适用,对于那些每天做着重复工作的人来说,适用。他们的工作稳定不需要学习,职位固定很难升职,每天就像机器一样做着重复的工作,如果自己每天学一点,自己与自己比,真的是进步。

对于孩子来说就是误人子弟,误国误民。孩子每天都在学习,每天本来就在进步,再强调自己与自己比,孩子一想昨天只会加减,今天会乘除了,进步很大,这是不是该奖励?

以前我觉得该奖,现在觉得不该,这没什么特别的,因为每个孩子都一样,奖就应该奖特别的,比其他人优秀的。(如果是自己学不会,经过努力终于学会了,该奖。)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博客,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

如果自己与自己比就够了,学校就不需要排名了,自己这次成绩与上次成绩比就行了。也不需要各种竞赛了,自己考自己就行了。也不用高考了,进步了的同学都去上大学。可能吗?

一边说着不与别人比,一边又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边说不与别人比,一边又在问同学的成绩,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问同学的成绩,不是要批评自家娃,而是知己知彼,看看差距在哪里,这有错吗?

错了,我教给孩子的观念错了,我曾经确实同女儿说过“自己与自己比”,现在我要纠正过来,我这样对女儿说: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博客,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

比较应该分三种:

一、自己与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

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对比,比如好的习惯继续,坏的习惯改正,这肯定是可以的。

每天背一个单词,练一个字,看一页书,日积月累,是非常大的收获。

二、比相同点-胜不骄,败不馁

假如我成绩好,骄傲时就与成绩更好的人比较,胜不骄;

假如我成绩差,低沉时就与成绩更差的人比较,败不馁;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总有比我好的或差的,比如马云数学曾得1分,考3次才及格。

三、比不同点-天生我才必有用

比如我成绩不好体育好,体育不好人缘好,每个人都是特别的。

比如我语文好数学不好,数学好英语不好等等,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身边人。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博客,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

注意不要用自己的长板比别人的短板,容易自嗨;不要用自己的短板比别人的长板,容易自卑。客观真实全方位比较,总有优缺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个良好的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你们是学校比,中考是全市比,高考是全省比,工作就是全国比,任何时候都在与别人比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查漏补缺,扬长避短,做更好的自己。

国家与国家之间不也在比较吗,比如我们远海作战怎么样,近海作战又怎么样?如果不比,闭关锁国,自嗨,后果会怎么样?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博客,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

比较不只是让自己进步,还能解压。

期中考试后,女儿的作业多了很多,压力更大。有天晚上同她聊天,她说:英语又考试了,没考到120分的,要抄写重要的词句。

老公说:那你不是赚到了,不用抄。

女儿显然是开心的,她又说:我背一段英语需要大约5分钟,A同学也需要大约5分钟,B同学需要大约15分钟,C同学需要大约半小时。

老公说:厉害呀,你又节约了很多时间。

学习压力大,这也算是在繁重的作业堆里找到了一点安慰,与别人比较还是很快乐的。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博客,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

总之,我们既要与自己比,也要与别人比,“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是我们“胜不骄,败不馁”,努力向前的底气。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博客,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苏教版!

#头条家时光#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5246097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30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