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学子发奋苦读,金榜题名,并成功地跻身仕途,既实现了年少时的梦想,又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可谓人生赢家。不过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出身贫寒,有人甚至来自偏远山区。这些才子没有忘记辛勤抚育自己的父母,也一直牵挂自己的糟糠之妻,更时常心系那些贫苦百姓。
宋代就有一位诗人,虽然曾是一位武学生,但是他的文学功底却非常扎实。同时他也经常关心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更创作了很多反映农村题材的诗篇,并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下面介绍宋代的两首《田家》,毫无雕琢,只是寥寥几句,却充满了诗情画意。

《田家》(其一)
宋代 ? 华岳
鸡唱三声天欲明,安排饭碗与茶瓶。
良人犹恐催耕早,自扯蓬窗看晓星。
华岳是南宋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武状元。这位才子文武兼备,堪当栋梁之材,可是由于他一直主张北伐,却不断地受到朝堂中那些主和派的打压,最后终于遭遇不幸。

这首诗描写农民们的艰苦生活,作者从一位普通的农妇角度出发,表现了春耕时的忙碌景象。首句通过“鸡唱三声”,揭示出农家很早就起床了。一个“欲”字,表明黎明时分即将来临,但屋外依然伸手不见五指。
次句介绍农妇已经做好了早餐,并正在“安排饭碗”,然后又收拾好茶瓶,好让夫君下田劳动时随身携带。由此可以看出,她应该比丈夫起得更早,甚至整夜都没睡得踏实,因为一直惦记着起早做饭,如果睡过头了,就会耽误事情。

后两句更是耐人寻味,良人(指女子的丈夫)虽然睡眼惺忪,但是他又怕影响早耕,于是便从睡梦中突然惊醒。他揉揉困乏的眼睛,又扯开茅蓬的窗户,察看启明星是否已经升起。
或许他是一位佃户,或许是一位长工,由于担心东家的责备,不敢耽误时辰,所以这位“良人”也应该没有睡够。可是一旦惊醒,即使天还没亮,也只好起床了。全文没有华丽辞藻,却朴素感人,展现出夫妻间的深厚情感,也传达出农民们生活的艰辛。

《田家》(其二)
拂晓呼儿去采樵,祝妻早办午炊烧。
日斜枵腹归家看,尚有生枝炙未焦。
宋代很多诗人深受江西学派的影响,创作上追求无一字无出处,却极大地束缚了诗人的思维。华岳襟怀坦荡,性格豪放,他既不受各种学派的约束,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字风格。这首诗就展现出真率自然的特点,表现了农家浓郁的生活气息。

首句点出时间,并交代了人物和事件。父亲约好了儿子,要带他一起上山砍柴,可是孩子瞌睡大,早上起不来。父亲在拂晓时就开始大声呼喊,孩子即使听到了,也会在床上多懒一会,最后估计还要被严父责备几句。
次句描写丈夫临走时叮嘱妻子,一定要早点安排好午餐,以免父子俩回来时还吃不到饭。父亲担心孩子正在生长发育,上山砍柴又非常消耗体力,如果他们提前完成任务,或者中途遇雨,都可能提前返回,所以有经验的丈夫才会让妻子“早办午炊烧”。

后两句令人不忍卒读,父子俩劳累了一天,身上带的干粮都吃完了,也没有填饱肚子。他们在黄昏时忍饥挨饿地赶回家,丈夫却惊诧地发现妻子居然还没将饭菜烧好。枵(xiāo)腹,即饿肚子。
此时此刻,他心里一定非常恼火,他甚至怀疑妻子是不是又去邻家唠嗑,忘记了烧饭;或者回了娘家做事,而没有及时赶回来。丈夫正想发火,妻子却委屈地说,家里剩余的柴禾太潮湿了,根本无法生火。
“尚有”二字,点明家中没有干柴了,也补写出父子俩为何要着急起早上山砍柴。“未焦”二字,传达出阴雨绵绵的天气状况,也委婉地抒写出父子俩在山上伐木之不易。全文生动感人,仿佛是一部舞台短剧,令人过目难忘。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3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