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吗?其实你从一开始就错了。教育孩子不一定只是用打骂的方式解决问题。

父母的爱,就像春风细雨,滋养着宝宝小小的身体和心灵。在宝宝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扮演者掌握他们命运的角色。不要以为,学校才是培养宝宝学习知识,懂道理,掌握技能的地方,不要以为只有幼儿园里的老师们,才能够教宝宝东西。其实,家才是宝宝最好的课堂,父母爱的教育,会是宝宝一生享用的财富。
滴水恩涌泉保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浆理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教人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感激他人恩惠能力的成长,是宝宝维护自己内心的安宁感,提高自己的幸福充裕感所不可缺少的心理能力。
我们常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可为什么孝敬父母的儿女永远没有心疼爱宝宝的父母多呢?所有这一切,都源于小时候,父母们对宝宝感恩教育的缺失。
感受满足
婴儿在饥饿的时候从母亲那里得到乳汁,就会得到最大的满足。一般1岁左右的学步儿,已经慢慢形成了听母亲哼唱儿歌或者讲故事的习惯,他们那十分满足的表情已经具有了可称为幸福感的色彩。
这便是感恩能力发展的起步————感受满足。感受满足是以感受缺失为前提的。没有短缺的意识,宝宝就不会有需要的意识,也就不可能能有弥补缺失满足需要的欲望。当下,许多父母看不到这两种感觉间的依存关系,为了避免自己的宝宝因某种缺失而产生焦虑,常常会过于卖力的超前预测宝宝可能面临的缺失,然后对其实施超前满足。殊不知被剥夺了缺失————焦虑——满足——安宁体验的宝宝,感受他人恩惠以及幸福的能力都受到了很大的阻滞。
对恩惠来源地认知能力是宝宝感恩能力成长的第二阶段。下一个环节是发展对施恩者的回报意向。三到四岁的宝宝已经基本理解妈妈要上班,爸爸工作很辛苦之类的内容,也有了搬个小板凳请妈妈坐,亲亲爸爸等一系列的行为意识。
宝宝在很小的时候,是用眼睛和耳朵理解世界的,同时通过周围人,特别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来理解世界。而由于种种原因,出于爱惜,父母们总是不求回报的都为宝宝安排妥当,久而久之,宝宝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父母那样做就是应该的,自己安心享受就好了。要是哪天爸爸没有像以前一样令他舒服,他就会感到很不满。大多时候,父母们会觉得自己的宝宝还小,还不够懂事,所以把希望寄托在将来,而且,他们在付出是从来就没想过换一丁点回报。然而,等到了耄耋之年,面对不孝子孙再后悔时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父母在用行动对宝宝表达疼爱的时候,一定要和他说,爸爸妈妈是因为爱他,才会主动为他那么做,并不是对其他人也那样的。然后,你要反问你的宝宝,他爱你们吗?如果爱的话,告诉宝宝,他应该像父母学习,用相同的方式来表达他对爸爸妈妈的爱。
比如带宝宝买回他最喜爱的食物时,就告诉他,爸爸妈妈是因为爱他才给他买的,要启发拿出自己的食物回报给爸爸妈妈吃。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拒绝,你要微笑的接受,并对你的宝宝说谢谢!让他体会到感恩的快乐,学会感恩。平日里,不管宝宝遇到什么事情,只要是需要父母的帮助时,都可以趁着在这样的机会,教育自己的宝宝,让他懂得感恩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当宝宝慢慢养成了回报父母的习惯,他也会进而养成回报别人的习惯。于是,感恩便慢慢渗透到了宝宝的生活当中,并成为宝宝人生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总成部分。
学会感激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30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