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28岁,2017年在一所211大学的法学专业本科毕业。
从大三下半年第一次考研到今年,我认真备考过4次研究生。
其中3次考的是法律硕士(法学)。
法律硕士属于专业硕士,全国统考。
考试科目有4门:政治、外语、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法硕联考综合(法学)。
第一次我考过了国家线,但是没有达到院校线,且没有调剂,因为我想再试一遍。
第二次依旧过了国家线,但距离院校线相距甚远。
后面我工作了,这些年的经历在之前这篇打算转行的法学毕业生的一些职业感悟里有详细写到,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工作期间,我边独自一人在法务岗摸爬滚打边备考了两次研究生考试。
20年我报考了浙大的法律硕士(法学),然后震惊地发现他们只招收一个法本的法硕。
和那些动辄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的在校生或者脱产考生比起来,我显然没有竞争力。
这一次也是过了国家线没过院校线,调剂的话也不知道要调到哪里去,遂放弃。
21年我改变了一下思路,报了武大国际法方向的学硕,因为国际法是我最喜欢的法学门类。
学硕的全称是学术硕士,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
学术硕士日后的发展主要走理论研究路线,比如说研究法理学并发表相关领域论文。
专业硕士则更倾向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法律专业硕士的话会有很多模拟法庭、律师文书写作等等跟实际就业更接轨的培养课程。
21年的考研成绩也过了国家线,唉,距离院线有二十多分,虽然不多也足够让我死心了。
对于这次参加学硕的尝试,我的经验是学硕的纯主观题考试很难。
难到的的确确是为了筛选人中龙凤的程度,我没有那个本事也没有那个时间去做到极致了。
为什么文科考研如此之难?
法硕联考可能相较而言还是更简单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把指南所有知识点从头到尾背一遍,主观题答题的时候全部能命中要点。
但每个院校的自命题学硕试卷,难度真的是不平衡的。
可能有的年份就是放水出考纲范围内的题目,然而有的年份这些学校并不是很想招生,出的试卷考题就全部是考纲里找都找不到的知识点。
而且最致命的一点是,国内好一些的学校对于本校的本科生肯定是优先照顾的。
上面我说的这些都是客观因素,可能有人会说是你没有尽全力去备考,没有做到极致。
但我想表达的是,大多数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如果在对法学专业根本不了解的情况下选择了这个专业,要不要盲目跟风去考研。
我的回答是:不要。
时间是最宝贵的成本,如果你脱产很多年备考仍然没有考上研究生,那我的建议是出去找找工作吧,最起码作为成年人我们得先养活自己。
所以在这样盲目地去尝试了四次后,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去考研?
——是为了能让自己简历更好看父母更有面子?
——是为了能达到发达地区公务员的参考条件?
等我真正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已经工作好多年了。
我发现过去自己参加考研完全是盲目跟风没有任何完成规划的。
执着于自己的学历高人一等,执着于各种外界对我的看法,但从没有真正去想过:
我读研究生应该是为了学知识,学到在社会上没法学到的掌握在少数精英知识分子手中的知识,是去学这个社会背后的真相。
功利化考研不可取,我也是非常典型的负面例子。
其他文科专业或多或少都有法学考研这样的问题,欢迎留评与我继续探讨。
相关阅读:文科专业中,现在比较好就业的有哪些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30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