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实践?

有些同志既反对精神统一于物质,也反对物质统一于精神,认为前者是旧唯物主义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观点,都是片面的。他们主张把这两种在实践中统一起来,这就是实践的总体性。他们认为只有这种统一性才是现实的辩证的统一性,他们把这种观点称作实践唯物主义

在他们看来,一般所说的物质世界的整体或世界统一于物质只是空间上的总和,从这种总体获得的一般只是抽象的共性。从表面上看,有些同志是很公正的、很全面的,但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是难以自圆其说的。

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实践?

他们说这只是反对旧唯物主义,但赞成实践唯物主义,请问旧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既然都是唯物主义,它们有没有共同之处?他们说旧唯物主义也有合理之处,那么,合理之处是什么?他们对这些问题都回避了,没有作出明确的回答。

这个问题正是所有既要否定唯物主义,又不愿抛弃唯物主义招牌的人,不敢正视的问题。大量材料,包括被称为实践唯物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的许多论断,都可以证明,各种唯物主义的共同之处或旧唯物主义的合理之处就是承认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即承认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世界。

这是唯物主义的最根本的观点,否定这个观点的就不是唯物主义。这也就是精神统一于物质的观点,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就其本身来说是没有什么片面性的。旧唯物主义的片面性不在于它承认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而在于它把现实世界理解为机械的、没有人的影响的。

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实践?

有些同志认为唯心主义是片面的,这也是不确切的。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以各种形式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这是完全错误的,有什么合理性可言呢?唯心主义的合理性在于它以唯心主义的形式肯定了现实世界的辩证性质,揭示了主体的能动性和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如果还想做一个唯物主义者,怎么能把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等量齐观,各打五十大板,通通加以超越呢?马克思的确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经批评过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片面性,主张超越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但那时他的思想正处在转变过程中,他自称为唯物主义者以后就再也不谈什么超越了。

从逻辑上讲,超越了唯物主义(不管新旧)和唯心主义,还自称为唯物主义者,是否有点自相矛盾呢?近代自休谟以来,不少哲学家企图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都是徒劳的,因为他们不管怎样都要回答世界是什么这个问题。

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实践?

要超越这个问题是不可能的,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尖锐地深刻地批判了这种超越论,有些同志不过是又为这种超越论找到了一种“新的”论据而已,这就是“实践”,实践真的能帮助他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吗?

有些同志认为承认世界统一于实践就能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同其他超越论者一样,也是徒劳的。唯心主义者历来以不能从理论上证明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为根据来否定它的客观存在,以不能从理论上证明认识与外部世界一致为根据来否定反映论,马克思才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马克思以实践来驳斥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以实践来论证并捍卫了唯物主义和反映论,而今天一些人却用实践来反驳唯物主义和反映论,岂不是哲学史上的大颠倒?在今天我们仍然只能用实践来论证唯物主义。

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实践?

分析一下所谓的实践统一性,问题就清楚了。有些同志责备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谈的是空间上的统一体,而现实的统一体是实践的统一体。那么,实践的统一体是不是在空间中呢?物质统一体是不是一定脱离实践呢?

例如今天地球的存在状态无疑是实践的产物,它又是一个整体,从这一角度看,说地球是一个实践统一体,我想是可以的,但地球是否因此就成了超时空的、非物质的、“某种关系”的统一体了呢?否,它仍然是物质统一体,而且首先是物质统一体。

诚然,地球中包含了大量人的实践的作用,即具有人的创造的作用,它使原始的地球已面目全非。但实践的作用一点也无损于地球的客观存在,它的存在仍然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实践只是改变了它的存在状态,其客观存在并无变化。

地球在人类出现之前早已存在,人类利用掌握了的客观规律不断改造它,在改造过程中和改造以后它仍然是客观的。今天人类还在改造它,它将来的存在也是客观的。它以何种形态出现于我们面前与它的存在是否以我们的意识为转移,完全是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不管人的作用有多大,归根到底,世界都是物质统一体,离开物质的实践统一体就只能是精神统一体、主体性统一体。刘福森同志的确没有直接否定物质的存在,但他既然把实践统一体与物质统一体对立起来,或者说把物质从属于实践,物质的存在也就被否定了。他企图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到头来只能使自己陷入唯心主义。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5246097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30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