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可以说花样百出,各种理论也是各式各样,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趋势。似乎传统的教学方式真要到了变革的时候了,感觉周围都是“揭竿而起”的义愤填膺的新教学理论,教师们所坚守千年的三尺讲台也将落下帷幕。我所看到的,这些新模式、新理论,真正成功的微乎其微,“演”的成分恐怕多于教的成分。可是,各级领导们似乎只看到了光鲜亮丽的一面,对于其弊端却选择性视而不见,感觉就像在教学模式创新的比赛中要落后,为了体现自己的能力,赶紧的纳下教学模式改革的“投名状”。在这种情况下,我想谈一谈农村小学全方位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弊端。

以十八线小县城下面的农村小学为例,其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周边村庄,在小学阶段,其“内卷”程度几乎为0,不要说上什么培优班了,连一些兴趣班也鲜有学生去上,如果说这是人生的起跑线,可以说这些孩子在这上面已经落后许多。这时候推广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强行改变学生接受知识的路径,我想最终会适得其反。

首先,全方位推广小组合作学习,这本身就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体现。教员曾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前期没经过调研,没有考虑师生的想法,一窝蜂将这个模式推广到各科之中,这无异于是没有困难给自己创造困难,然后再解决困难。限定时间点去开展此项工作,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俗话说的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没有“领头羊”,大家如无头苍蝇一般,各自“摸着石头过河”,走别人失败的路,再去探索,浪费了时间,消耗了经历,最终换得了忽视了学生的成长,忽视了教师的发展,学生、教师怨声载道,领导却乐此不疲,无形之中造成了矛盾的累积,最终就是“你糊弄我,我糊弄你”,但是这耽误的可是孩子们,谁该为这样的事买单呢?敢为天下先,要有强大的理论基础,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亲自带头,亲力亲为,让人看到希望,而不是“胸中无一策,口中有千言”,这样夸夸其谈的“空想家”我们不需要,也不想要。

其次,中国古代都提出了“因材施教”,这就告诉我们学生的资质、学习能力是不平衡的,现实中有的孩子确实比较聪明,接受能力快,能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而对于有的学生却不能轻易改变教学方式。强推小组合作学习,会导致优秀学生在各科上面表现的仍然优异,包括讨论、讲解,而有些后进生或内向的学生可能会被忽视或表现的更加沉默,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更无法融入到此项环节中。再者,小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并不强,需要教师的引导,这样所有学生几乎在被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无法体现小组合作的魅力和乐趣。

再次,教师与学生一样对于该模式都是“萌新”,都是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对于学生的反馈信息可能无法给予正确的指导,另外,何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需要教师进行精准的把握,这本身难度更大。进行新的教学模式后,教师对于课堂上课时间的安排可能缺乏合理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不能精准把控,导致课程或短或长,农村小孩子上课本身就精力有限,这样一折腾,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尤其是分组后,学生面对面,一定有学生在讨论时“摸鱼”,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影响了他人,更加无法学到知识。
总之,我认为没有一种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教学理论出现之前,不可盲目地推行此模式,即使创新,也要守住中国的教育经验,要对得起良心,让孩子能真正学到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是为了自己的“仕途”,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该以教书育人为主,少弄些花里胡哨,创新,创新什么创新!!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29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