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一、解析字义

用横画来表示“一”“二”等数目字的造字法是十分直观的;但是,假如再用这方法来表示“五”以上的数就不方便了。于是用交又形的“X”或“ X”表示“五”。

会意字,本义为人的脸色。甲骨文的“色”字,左边是一把刀,右边是一个跪坐在地的人,近代著名文字学家唐兰认为,这代表断绝之义。另一种看法认为,这也像是一个人正驮着另一个人,依照他的脸色行事。

在一个大屋顶下,一个人跪坐着,正在向人们发布命令。“令”和“命”词义相近,但“令”还有“使”的意思,如“臣能令君胜”(我能使您胜)。

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人”字像一个侧立的人形,这个人还向前伸出了一只手。

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目”字都是一只眼睛的样子,十分逼真;小篆以后把眼睛竖起来写,就变得不象形了。引申为“孔眼”,如“纲举目张”。

会意字。从目(眼睛),从亡(失去),亡兼表声,表示眼睛失明。本义是眼瞎。

“音”是乐声,语音。与“言”同出一源。《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官商角徴羽声;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甲骨文像倒置的铃形。用铃响声表示声音。

甲骨文“耳”字十分形象地描绘出一只耳朵的样子;小篆之后就逐渐变得不那么像了。古文中“耳”字常假借为语气助词,义为“而已”。

本义为耳聋,是一个形声字。在甲骨文中,“聋”字左边为“耳”,表示字义;右边是一条巨龙的形状,表示字音。在金文中,“耳”与“龙”互换了左右位置,但字义没变。在“聋”字的本义还在沿用,如“震耳欲聋”。此外,“聋”字还引申为愚昧,不明事理,如“聋聩”,本义是耳聋或天生的聋子,后来常常比喻为愚昧无知,是非不分。

形声字。口表意,表示嘴尝到的滋味;未表声,未有细微义,表示口能细微地辨别滋味。本义是滋味。

象形字,像人的嘴巴的样子。

本义是明亮。字形像一个直立的人,左右有火盆或灯盏;不过后来变形较多,很难看出它的原来的含义。《尚书》“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昧爽”即“早晨”。

会意字。从馬(马),表示马疾奔;从弛省,弛有放义,把马的缰绳放开马才能飞跑。馳简化为驰。本义是马疾奔。

会意字。从馬(马),表示马奔驰;从甹,甹有疾义,表示马跑得很快。本义是马奔驰。

会意字。从攴(pū)田。“攴”表示手的动作。本义:打猎。

本义是打猎。在金文中,“猎”字左边为“犬”,用来表示字义;右边用来表示字音。“猎”字的这一本义沿用至今,同时也作为名词,指打猎的人和捕获的猎物。

象形字。甲骨文“心”字很像心脏的形状;后来越变越不像;到隶书以后简直难以辨认出这是心脏的样子了。

甲骨文的字形表示一个人一边迅跑,一边把标枪投了出去;金文开始加“弓”旁;本义是“发射”。《诗经》:“壹发五犯。”简化字是由草书变化而来的;并合并了“髪”字。

本义是“疯狗”。字原从“犬”,(即“往”字)声。阮籍《鸠赋》:“值狂犬之暴怒。”引申为“疯狂”。《玉篇》:“狂,癫痴也。”又引申为“狂妄”、“放纵”、“凶暴”等义。

形声字,会意字。隹表意,其古文字形体像鸟,表示难是鸟名;堇表声。简体字从又(手)、从隹(鸟),像手抓住鸟。本义是鸟名。假借为难易的难。

字形像一只手拿到了“贝”。“贝”是古代的一种货币,表示珍贵的东西,所以就是“取得”、“获得”的意思。又有“贪得”义,如《论语》:“戒之在得”。

之字的字形,上面是一只脚,下面的横画表示出发的地方。本义是“往”、“到…去”。比如:《战国策》:“臣请为君之楚”。后多借为虚词。甲骨文有时通“又”、“有”。

会意字。从貝(贝),表示钱财;从化,化有改变义,表示货可交易;化兼表声。貨简化为货。本义是财物。

甲骨文的字形很明显是一个十字路口,本义是“路”。《诗经》“遵(沿着)彼微行(小路)”。后来多用于“行走”义。

形声字。女表意,篆书形体像一位跽跪着的女子,表示男女放纵性欲有损身体;方表声,方有并合义,意指男女交媾。本义是损害。

本义为“正”、“直”。《易经》“濡其首,有孚失是。”集解:“是,正也。”金文“是”字上部似是日晷之类跟太阳有关的事物;下部原是“止”(后变为“正”),表示循着正确的方向走。

以字是耜( si )的初文。“耜”是古代农具“耒”下端铲土的部分。由使用农具而训“用”、“使用”。《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意思是不使大臣怨恨没有被任用。

原来指“聪明的人”;后来指“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字形由“人”、“耳”、“ロ”组成,表示这是一个耳聪口敏的人。古文“圣”、“听”是同一个字。

甲骨文的字形是一只手牵着大象,让它为人们干活。本义是作。

形声字。从肉(月),表示腹是人体一部分;复声,复有返回、重复义,表示腹中的肠子回环往复。本义是肚子。

不是胚的本字。甲骨文“不”字的横画表示地面;下面的须状线表示种子萌发时首先向地下生长的胚根。后来假借为丕、不和否。

故字,会意字。从古(旧事、陈迹),从支(驱使),古兼表声,表示旧事、陈迹得以流传必有原因。故字本义是原因。

字的上部是一个人形,下面是古人所住的洞穴的出口,表示“离开”的意思。这就是“去”字的本义。例如“去国”就是“离开本国”。

形声字。彳表意,古文字形体像道路,有行走义,表示此近彼远需行走;皮表声,皮是包裹在外的东西,表示彼是由此向外走。本义是前往另一处。假借为那,那个。

在古代战争中,胜利者常把打败一方的俘虏或战死者的耳朵割下。本义是“攻下”、“夺取”。引申为“拿”、“娶妻”等义。“娶妻”义后来写做“娶”。

此字的字形,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一个人形;表示人所站的地方,本义是这里,此处。

二、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缤纷的色彩,令人眼花缭乱,变得目盲;嘈杂的声音,令人听觉失灵,变得耳聋;丰盛的食物和味道,令人舌不知味;骑着马奔驰打猎,令人心中放纵发狂;稀有、难得的物品,令人行为不轨,放纵自己的欲望。

因此,圣人只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犬马,所以摒弃纵情享乐的物欲生活,而保持吃饱穿暖、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这一章讲无欲无求、吃饱穿暖、知足常乐的一种生活方式,过多的欲望反而会损害自己。

全学科群,学习网课资料添加 微信:a350684171  备注:学习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5246097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mz22.com/1590.html